仰韶文化博物馆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县城往北9公里处的山上,旁边是仰韶村,博物馆矗立在山上,和周围的村庄相比,显得有些突兀。
仰韶文化是重要的新石器文化之一,距今约7000-5000年,大概分布在黄河中游从甘肃到河南之间。根据考古学的惯例,同类型的文化,首先在哪发现,就以哪命名。仰韶村遗址也许未必就是规模最大的同类文化,但却是发现最早的,所以以后发现的同类文化,都叫仰韶文化类型,比较著名的西安半坡、甘肃秦安大地湾、三门峡庙底沟等遗址,都存在仰韶文化的类型。
对于一个史前的遗址来说,它可能跨越时间较长,往往会包含多种文化类型。
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anderssen,1874-1960)率先发掘了仰韶文化,他被称为“仰韶文化之父”,也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
在近代,西方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在大部分国家都艰难地进行近代化转型时,他们就已经拥有了相对齐整和完善的学科门类以及专业的研究方法。考古学也不例外,很多西方的考古学家、地质学家、地理学家、生物学家和探险家都热衷于在全世界探寻文化古迹和自然的奥秘,而中国这样地大物博又历史厚重的东方国家,对他们更是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他们更是大量涌入。在大多数国家对文化古迹的发掘和保护尚在懵懂之时,他们就已经开始对各种遗址和自然环境进行系统性的发掘和研究。
当时安特生是北洋政府的矿政顾问,因为瑞典当时被认为是“西方几个没有帝国野心的国家之一”,所以北洋政府根据地质调查所所长丁文江的建议聘请了他,他帮助中国建立了第一个正规的大铁矿龙烟铁矿(首钢和河北钢铁的前身)。他对仰韶文化的发掘,被认为是中国史前考古学及近代考古学的开始,尤其是他的发掘带来了先进的考古理念和方法。在此之前他的助手去河南寻找化石的时候,发现当地有人有石器和彩陶,这引起他的兴趣。严格说,他是首先进行了系统性的发掘和研究。如果说发现的话,当地人早就挖出了彩陶,但在考古学和文化意义上,那可能都不能算是发现。
另外,安特生在1918年还首先发现了周口店北京人的遗址,在仰韶的发掘之后,他又在甘肃和青海一带发掘了一些史前遗址。
但是受人帮助也需要付出代价。当时国内局势不稳定,对方提出将仰韶遗址发掘的文物运到瑞典进行保管,然后双方平分文物,中国政府同意。最终确实归还了一半,但归还的文物出现了遗失。而瑞典则在剩余一半的基础上建立了东方博物馆,安特生则成为博物馆的第一任馆长。
在特殊的环境下,文化上的帮助,必然伴随着文化上的掠夺。当然,比起西方在近代对中国强盗式的考古发掘,这“一半”是一大进步。
博物馆院子和展馆内都有安特生的雕像,另外,袁复礼、夏鼐和安志敏则是一代代发掘仰韶遗址的中国考古学家,院子里也有他们的雕像。
仰韶文化的特点是彩陶,所以仰韶文化也叫彩陶文化,这里有大量的陶器。卫生间的洗手池则是仿彩陶样式,比较有特点。
小口尖底瓶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是仰韶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之一,一般认为它是打水用的,但也有学者认为可能是一种礼器。这种器物并不止在这里有出土,在别的同类遗址中也有出土。
另外,陶缸是当时的一种流行的葬具,多用来下葬小孩。
博物馆附近有不少处当年发掘的遗址,都在保护中,不一定能进去,只能在外面看看。
渑池县有两大标签:仰韶和会盟。仰韶指仰韶文化,会盟指的是战国后期发生在这里的著名的秦赵渑池之会,县里很多地方的名称都和这二者有关。
从渑池县城去仰韶文化博物馆没有公交车,只能找黑车,路程十多分钟的时间,单程一般要30-35元。因为没有公交车,所以回程也得找黑车,如果没有顺路的话,最好是留电话,从城里叫车。
仰韶文化意义重大,但来博物馆的人却很少,一个是位置太偏僻,处于一个普通县城边上的荒郊野岭上,周围没有几个村落,另一个是没有大力宣传和打造,这里连普通的公交车都不通,遑论搞旅游了。再者史前时代的历史虽然意义重大,但遗址和展品的可视性和艺术价值都远不如不如近世的,彩陶毕竟不如青铜好看,石器也远不如刀剑精美。所以,这个博物馆基本没什么人来,偶尔有附近的村民会进去溜达,或者就是当地的一些单位会组织去看看,像我这样的散户几乎没有。在展厅里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管理员只在门口待着,也不进来,周围全是五六千年之前的文物,好在没有尸体和蜡像,倒不那么吓人。
博物馆旁边是仰韶村,村里住户不多,主要是老人,年轻人都不在这待。因为出差的工作关系,认识一个这个村的哥们,对仰韶文化,他们并不觉得有什么,可能习以为常了,但他们也许真未必清楚它的意义:比如仰韶文化是中国考古史上第一个被正式命名的远古文化体系,比如仰韶遗址的发掘第一次宣告了中国蕴藏着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比如仰韶文化证实了中国在阶级社会之前存在着较为发达的新石器时代,破除了之前“中国无石器时代”的谬论,比如仰韶的发掘是中国史前考古学及近代考古学的开始,尤其是揭开了田野考古史的开端,可能更早期的研究不注重实地的野外考古,当然这种发掘肯定也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的研究。
博物馆外观色调土黄,取的是陶罐的颜色,部分建筑造型是仿陶罐的样子。这种风格就像它的内涵,宏厚但不炫目。它低调地的矗立在荒郊野岭上,彰显着它远去的历史。虽然低调,但地位重大。
边上有薰衣草园,也许夏天博物馆会和他们相映成趣。
推荐一下渑池县的另一个地方:
古秦赵会盟台:一奋其气,威信敌国 www.jianshu.com/p/d077114b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