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天气渐冷,课间操被长跑代替。同学们有点畏难情绪,尤其是比较胖的同学,现在生活条件太好了,每班都有几个“跑步困难户”。为了鼓励学生,我总是陪伴队伍左右,不比任何人少跑一步。“身教”作用明显,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坚持下来,我一般跑在队伍旁侧,一边跑一边鼓励,对于眼看要掉队的同学,我总是大声的喊着他们的名字,给他们打气加油,我想让大家知道,我在关注所有人,即便这样,到终点的时候,班级队伍还是短了一大截,望眼欲穿的等那些被拉下的同学,眼看要上课了,还没等到,只好解散队伍,赶回班级上课。
第二天,队伍更短了。原因是爱钻空子的同学发现了机会,在跑出五十米左右就以系鞋带为理由,脱离队伍,然后就再不见人影。我观察到整个细节,发现被拉下来同学,在学业上也比较薄弱,道理是相通的,无论是学习还是跑步,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缺乏坚持的韧性和勇气,我暗自盘算该如何解决。
第三天,果断改变策略,站队的时候,调整了顺序,把体力好的同学间隔开安插在队伍中间,并告知他们帮助同学,当同学跑不动的时候施一把力。这个方案在三五十米内很奏效,但是有一定的危险性,后面同学用力过猛容易把前面同学推倒。或者有些同学拉着落后的同学,两人步调不一致,容易绊着。“推力”和“拉力”在长跑中都无法形成持久“动力”。每次长跑差不多1.5公里,到后半段,落后的同学又彻底放弃了,队伍依然短一截。面对问题,我调整了解决思路。
第四天,我让体委跑在队伍旁侧,管理队伍,我在队尾把关,不出所料,跑出300米左右,就开始有同学体力不支,跟不上,我放慢脚步一边要求不要停,跑得慢也要坚持,一边鼓励大家并给与积极反馈“我们已经跑了300米了,已经跑了350米了……。”同时安排掉队的同学重新排好队,我陪着跑,一边跑一边指导他们,喘不上气就稍微张开嘴舌头抵住上颚,保证更多氧气供给身体。又跑了300米,我们并没有被大队伍拉下更远,因为大队伍受制于前面班级的速度,跑的时快时慢,而我们以不变的速度一直跟,所以班级始终在我们的视野范围内,大家充满信心。我说:大家已经跑了一半,再坚持,我们的目标是跑完全程。
在我的陪伴下,那些落后的同学感到安全而充满希望,有老师在身边,他们不怕落后,有老师陪着跑,他们不好意思停下来,心中有目标,脚下有力量。
我们丝毫没有放慢脚步,我们以自己的节奏坚持着。接着,我用激将法激发大家的好胜心,“其他同学能跑完全程,咱们哪里也不差,为何不能跑完呢?”大家都卯足劲,死死咬住大队伍,剩下200米左右的时候,我给大家倒计里程,还剩200米,还剩150米,还剩100米……胜利在望”。全班达到集合地点半分钟内,我们也赶到了。同学们气喘吁吁,头顶冒着丝丝热气,细密的汗珠挂在额头和唇边,脸庞就像红苹果,眼睛闪烁着光彩,在阳光的照耀下,好看极了。就像一幅胜利凯旋的战士油画。
等全体解散后,我把第一次跑完全程的掉队者聚在一起,让每个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受。有同学说:“没有想象那么困难。”有同学说:“跑完全程,我自己都不敢相信,我最长的也就跑过800米。”有同学说:“我以后有信心了,我不怕跑步了……”大家争先恐后的表达自己胜利的喜悦心情,这是一股积极向上的蓬勃力量,我体验着他们内心的欢喜。也表达了自己的欣赏和感悟:“你们说的太好了,你们都是勇士,战胜了自己,克服了畏难情绪,完成了第一次跑步任务,我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们的家长和咱们班其他同学,能跑完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乃至第n次。跑步没有那么可怕,跑完全程也没有那么困难,以后老师还陪着大家一起跑,跑步对于你们来说就不再是难题,跑步是这样,学习也是这样,生活更是这样,只要不停下来,就有希望,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就应该像今天跑步一样,韧性十足,不达目标不罢休。”
进到班里,我迫不及待的宣布,我们班某某同学、某某同学……第一次跑完全程。 全班同学自发的给与他们热烈的掌声,接着,我给家长逐个发信息传达了胜利的好消息,并希望家长也积极的鼓励表扬孩子。
接下来的日子,我依然采用陪伴加鼓励的方式,每一天都比之前距离全班更近。直到第六天,彻底能跟上班里的节奏了。从跟不上到跟上,从跑不完到跑完,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重建了信心,培养了韧性。更加可喜的是,在其后的日子里,这些孩子在学业上也表现出了积极的上升势头。
我反思了自己的做法,口头的鼓励无法帮助他们,是因为我忽视了他们气喘吁吁又体力不支的实际情况,没去关注他们内心无助直到最终绝望放弃的挣扎。没去体会他们的担心,担心同学嘲笑老师批评。只是一味的提醒和要求要跟上大家脚步。再后来虽然到施于拉力和推力,效果都不好。因为我肤浅的认为,就像物理学一样,物体受到前面牵引的“拉力”,或者作用于物体后面“推力” 这两种力就应该促使物体向前运动。但我忽视了源自内心的强大精神力量。最后我的陪伴和鼓励,给予孩子安全感,形成精神支撑力,从而完成了跑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