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国庆假期的第二个计划是游广州。
一
我生在广州的郊区。那时的郊区还是一个小县城。
小县城自己一个的时候,经济发展都跟不上,地域又小。因此小县城有计划向广州靠拢,用了几近十年。只我听到“成为广州人”的口号就喊了五年,先是有计划地成为镇、市县,再到附属城,最后到并入大城区。我记得小县城并入大城区、举行挂牌仪式的前夕,大批的人怀着感伤和兴奋跑到小县城的市府门前,只为和那有“市”字样的牌匾拍照留念。
这样的历史使命感直到第二天,挂牌仪式的历史的一刻到来。小县城也终于从各种身份脱离,变成了广州的一份子。成为了我们口中广州的“亲生仔”。
而我,以前总想逃离小县城,于是在考试中拼了命地填报广州城区内的一切能录取我的学校。想不到往外跑了一圈,现在竟发现只是在别人的手掌心转了一转而已。
说出来会惹人发笑,但身在其中的我只有哭笑不得的份。待真正空闲下来才发现,广州虽然是拼了力气想飞入的城市,但我未曾认真了解过她。
她是一座很复杂的城市。既理性商业,但又感性知人。
二
理性的她发展不如深圳、上海有势头,就我开车进城而言,我在深圳开车明显感觉街道宽敞、有规划、少暗道。而广州,若没有了导航和十二分精神,我会在九曲十八弯的路上迷路。
感性的她将历史扫出来,还是能让人津津品来一箩筐的。就如出了名的十三行,以往游广州必走的北京路步行街、上下九步行街,现在的新坐标广州塔、花城广场。广州的商业由来已久,就旧的十三行和新的琶洲会展中心的历史也能说个半天。陆续被发掘出来的陈家祠、南越王博物馆、有五羊城雕像的越秀公园、中山纪念堂、具有欧洲风情的石室大教堂...建筑方面,有具备岭南特色的骑楼,文化方面的粤剧等。
当然以上这些是我未经思考,未做资料整理,凭着一股意识默写出来的。这其中少不了我曾被宣传片洗过脑的嫌疑,阅览过广州历史的痕迹。广州的感性完全可以用历史来撑起,新兴的广州塔等建筑群又不乏现代特色。
我的眼界还是局限,只能扫视到浮于表面的东西。所以,我在假期前想,去过的大城市就那么几个,但最近的那个广州,其好与坏也说不上来,有点扯。
于是我在第四天去了被广州誉为招呼人的“客厅”——花城广场。
三
花城广场是广州的新坐标,和以往提起旧广州人就说起的十三行一样,新的广州人要是带人去游玩,首选会是花城广场。
花城广场能看到广州塔(一度被我们称为“小蛮腰”),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图书馆新馆,广州大剧院。我总是异想天开,事实上盘踞在我脑里的有这么一个行程:
我一早醒来先去了广州图书馆新馆看了一个上午的书,然后在花城广场的都荟城吃个午饭,下午在广东省博物馆看展览,傍晚登上一河之隔的广州塔饱览白天安静似淑女与黑夜优雅妩媚似熟女的珠江两岸景色,晚上再到广州大剧院内听个激动的摇滚乐。
哇,正。
事实是我在广州图书馆一待就呆一整天,就如我在国庆第四天的安排。我曾去广州博物馆观赏了一场银器展览。
我曾想邀请妈妈一起登上广州塔看风景,因我未曾在那上面逗留过。不过,我曾牵过前男友的手在她的脚下漫步过,和朋友在她的脚下奔跑过,随一大伙人在远处看着她倒数过。我还记得她有个动人的昵称,名为“小蛮腰”。编故事的人说她就像一位貌美的姑娘栖在江边看广州美如画。
我也暂未在广州大剧院听过音乐,但我期待在里面呼吸一下文化的空气,品尝一下广州的文化盛宴。
花城广场周边规划的建筑有39幢,其中包括广州图书馆新馆、广州大剧院、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广州市第二少年宫、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在那里现代化的气息很浓厚,城市高楼林立,交通方便快捷,是我奔往大城区的一个重要环节。
四
广州的市花是木棉。广州的老城区越秀、荔湾街道会在春季木棉花开的时节变得异常美丽。自去年广州被粉色的羊蹄甲“攻陷”后,广州市政府在广州的报纸上宣称要加种好几十万棵粉色的羊蹄甲。羊蹄甲其实是我们的日常见到的紫荆花。
从学生时代开始,我就异常爱在这花下漫步。我未曾观赏过邻国樱花烂漫时,但我想粉色的紫荆花应该是会胜其羸弱。因此每年在冷冽的寒风中,我总是遥想下一年沉浸在粉色飘飘的时节。
国庆假期的第四天,我没有真的在广州暴走,只窝在广州图书馆里和我想象中的那个完美行程于脑海共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