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来有位朋友问我,近来想读下书,让我推荐读书的方法。
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知识与焦虑漫天飞舞的时代,似乎不少人或多或少地有着这类的困惑。
读书是一个阅读输入,经过思考,最终输出的一个过程。通过多看书,给自己的大脑输入更多的知识,通过思考咀嚼反馈,内化成自己的营养。最终的输出必然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比如写作或者实践,这是“读书有得”。
那么如何去读书呢?
02
确定你的目的,带着“功利”去读书。
因为焦虑,所以我们对知识无比的渴求。于是,我们想着,学总比不学要好,读总比不读要好。其结果呢,很可能就积攒了一堆根本就无法改变现状改变生活的碎片化知识。
凭着偶然的兴趣,毫无章法的随手翻翻,没有目的,哪怕读书破万卷,也难以形成深刻的理解。
把本来可以用于娱乐的时间花在读书上,意味着你需要一定的自律。若不带“功利”,没有目的,必然难以持久。只有明了了你读书的目的,明了了想通过读书来解决什么问题,这样才能推动你自己去走出舒适区。
根据问题,然后去找到解决方案。也就是说,以问题为中心、以问题为出发点,去读书。因为我们所需要的知识,是用来解决问题的知识。如果不能解决任何问题,那么这个书不看也罢。
03
认真读完一本书,然后复盘整理,沉淀内容。
“好读书,不求甚解”,陶渊明的佛系读书法,这个对于高境界的读书人或许适用,对我等普罗大众,可能并不适用。
很多人是书到用时方恨少、话到嘴边没地儿找。如果你是看了想不起来,张嘴就忘,明明记得但讲不出来,那就说明你的脑袋里存储的只有知识块,而这些知识块并没有经过思考的过程,成为无效的知识。
所谓的思考过程,苏格拉底把它阐述为“就是提问和回答的过程”。这个思考的过程既可以与别人提问和回答,也可以是自己头脑自己与自己的提问和回答。读一本书,经过深入的思考,整理形成内容的沉淀。
整理内容,我必须要推荐一款工具——“百度脑图”。和一般的思维导图不一样,百度脑图是百度难得的一款良心而且简洁有力的产品,在线编辑,轻量级,自动云储存,多格式导出,同时还能分享,简单实用。
04
由点及面,形成知识体系和方法论。
古典在《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一书中说,知识量和知识点之间的架构非常重要,如果知识点之间能够形成稳定的架构,知识就形成一种“知识晶体”。
如果只是读一本书,孤立知识是很难链接的,若是研究某个主题,需要在这个主题多阅读相关的书相互参详,同时利用多种途径深入研究,总结形成自己的方法论和知识体系。
若往更深一点,不妨多去咨询这些领域的资深者,与之交流,探讨学习。通过先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或模块,然后抛出去,换回别人的知识体系或模块。这样来回两三次,积累到足够多的知识体系或模块,再完成知识的迭代或跃迁。
05
充分利用打卡工具。
自律是是违背人性的,长期坚持是特别困难的事情。最好的路径是利用外在的东西进行监督与激励。
打卡就是这样一个监督和激励的好工具,它给我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给予我长期的自律和他律,也能结识一群有意思的小伙伴。在这里可以和大家分享几个我的例子。
在打卡工具出来之前,利用微博或者朋友圈打卡很好促使我养成睡前读书的习惯,也让我读完了不少动辄几百万字的大部头。
后来我加入一个朋友的读书小群,群规简单粗暴,但直接有效,和着一群小伙伴相互激励一起读书,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约上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组建一个读书群,相互鼓励,相互探讨,这也是一种长期坚持读书的好方法。
若不想加入一些群,毕竟对一些人而言,读书是个人的事情,大张旗鼓不一定合适。我们也可以利用现在的一些免费打卡小工具来进行辅助。前几天,突发奇想和媳妇新建一个二人世界的读书打卡签到组,每天晚上睡前读书,相互分享和讨论所看过的内容,并加以惩罚与奖励的机制。与自己所爱的人一起读书,这也是生活中一种有趣的情调。
如果你也喜欢读书,希望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彼此彼此监督,那么,以下是我的微信二维码,欢迎加我的微信(ID:623837406)并备注,我将拉一起组建一个读书打卡群,欢迎更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参与。
06
坚持输出。
写作是读书最好的输出。通过“输出”来倒逼输入,这也是最好的一种读书方式之一。
通过写作可以把脑海中零散的,不成体系的想法变成有体系的深度思维。
一个人如果总是在脑海中跑马,没有深度思维,不能沉静安稳下来,很难做更好的实践。
写作最容易让人专注下来,沉静下来,然后把脑海中的各种点,连成线,形成面。再经过多层次的深度思维可以变成一个立体的框架,有了这样自己的立体框架,一个人就很容易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坚持什么,应该放弃什么。
当你把写作输出当成一种习惯,假以时日,它也将会成为你的品牌,形成一种高层次的社交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