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继续品读论语第四篇“里仁篇”。
在上章学习了“父母在,不远游”,孔子告诉我们,父母在的时候不要走的太远,就算必须要走也得有个交代。
在古代交通通讯不发达,外出游学经商的人离家太远,与父母联系很不方便,要想回家也得一年半载。
在这个时代交通通讯都方便了,一通电话就可以联系上,有事坐个飞机几个小时可以到。
但我们要做的就是态度问题,不管时代怎么变,父母还是父母,对待父母始终要敬重为主,让他们自己所处环境和状况,别让父母担心,也可谓孝道。
孔子还告诉我们,对待父母的口气要委婉和气,就算父母犯了错误,也不可不耐烦或者抱怨。当父母老去后,不要以为自己长大了要担当了,就对父母呼来喝去,对待父母的过错,耐心地将道理讲给他们听,如果老人一时半会儿明白不了,也要恭恭敬敬地侍奉他们,这也是孝道。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这段很好理解,也很容易理解歪。
孔子认为,父亲去世三年后,依旧不改变生前的行事之道,可说是尽孝了。
这段话全文是出自在第一篇的学而篇,我个人不不喜欢这段话,所以也没去作解读。
学而篇原文: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人说,这段话是争议很大的一段,给中国带来很多坏的影响。相信很多人一听到这段话就会有点不适从,今天结合下再讲讲,希望大家不要去歪解。
我们学习的人,不仅不要去断章取义,还得懂得区分知识的时代,思想要变通,书里的字并不是每个字、每段话都是对的。
时代在快速变化,没有人的想法是可以一成不变是正确的,特别是现在互联网的时代,在父母年代的很多做事的方法都已经被淘汰了。
而我们要懂得继承的可以是父母的志向,父母的价值观,父母教育我们正确的事情,从精神层面去理解,不一定是行为。
就像孔子说的,做任何事要合乎道义,君子不器,不要固执己见,也不要古板,要懂得变通,好的就学,不好就放弃,这才是君子所为。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因为他们长寿而感到欣喜,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感到恐惧担忧。”
孔子告诉我们,孝敬父母,首先就要记住父母的年龄和生辰。父母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做子女的都会有两种心理,即喜忧参半。
喜的是父母又平安度过一岁,长寿了一年;而忧的是,父母的年岁越来越高,越来越衰老,离人生的终点又近了一步。这就是孝子之心的体现。
福利一:
来简村,怎么少得了会员呢?大熊邀请你开会员啦,满满福利等你领,千万权重为你助力文章。
详情请点击☞简书合伙人大熊之影叫你领取福利啦!
福利二:
有奖征文,做青春勇士。大熊之影带领小伙伴们给广大文友发福利啦,快来为自己的青春歌颂一篇。
详情请点击☞【岁月拾遗】专题第一季征文: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