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二

除了建筑上的设计,盛夏里要获得凉爽的感觉,自然是用冰降温来得最直接。据《大清会典》记载,清代北京城内共有18座官家冰窖,专供皇家和王公大臣用冰。不论官窑还是府窑、商民窖,都是在冬天采集冰块,存入地窖中,夏天拿出来使用。

清代宫廷还有小型储冰用的木质“冰箱”,这种器具当时被称作“冰桶”,是由古代的盛冰容器——“冰鉴”演变而来的。它们一般为木胎,多用红木、花梨木、柏木等材料制成。冰桶与现代冰箱有异曲同工之妙,箱内一般采用导热性较弱的铅或锡为里,这样既能起到较好的隔热效果,延长天然冰的使用时间,又可以避免融化的冰水侵蚀木质箱体。

今天故宫里保存的一对乾隆年间制珐琅彩“冰桶”是木制、锡里、外有铜箍,约一尺五寸高,二尺见方,下有约一尺高的木座,上有两块带透空钱式孔的木盖。它还有一段颇为曲折的故事:1924年逊帝溥仪把它带出宫,在天津流入民间,几经周折后被天津的一位老中医陆观虎先生收得。解放后陆先生当上了天津中医院院长。“文革”期间,陆观虎去世,陆家被抄家,直到1985年11月,其女陆仪经过多方打听和查证,才从有关部门认领了失物,经他们全家商量,决定把它再捐回故宫。这对珐琅彩冰桶经历了一个甲子的飘零后,物归原处。

(南宋)李嵩《水殿招凉图》

清代皇帝警惕明朝的腐朽败亡,大多在生活上比较节制,这从制作避暑用具一点上就可以看出来。据清代内务府档案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炎炎夏日到了,虽然很多地方最近正在经历持续时间或长或短的梅雨季节。但梅雨过后,太阳始终是要发挥它的威力的,避暑就成...
    牧笛阅读 4,821评论 12 120
  • 不知不觉大学开学有了一个多月,离开高中也有了三个多月。有时回忆起高中的那些事仍然历历在目。高一全班男生半夜四点半起...
    深信陈熠恺10阅读 1,937评论 0 1
  • 考试成绩出来了,我兴高采烈地接过试卷,谢谢,这回一定考的不错,我一看试卷,天哪!心里像食物同打水七上八下。 回家路...
    王洛镨阅读 1,345评论 0 0
  • 竹林三日禅结束,带着一份美好的体验回到家中。初次体验禅修,相聚红山竹林,禅修内容是慈心禅。 开示说对花花草草...
    净艾阅读 3,762评论 0 0
  • 随着每年毕业生的人数不断增加,选择考研的学生越来越多,在大众考研的热潮下,作为一名电子信息类的学生,真的要去考研吗...
    磕盐路上的碎话阅读 4,34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