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站在外面,快进来!”
“快喝点水,不许出去,外面全是雾霾!”
“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嗓子都不好了,还往外面跑?”
……小闹闹似乎不怎么在乎,紧接着又跑出去,然后再小心翼翼地蹦下,双脚从阶梯往下跳时,身体显示出摇晃不稳的状态(身体状态有点弱不像是四岁的男孩)。
短短两分钟妈妈的焦虑溢于言表,我都有点心慌了。
妈妈打开门把闹闹拽进去,边说边倒水给宝宝喝,不过小家伙似乎没有听到又跑了出去。虽然母亲对孩子总是温柔、轻声细语地告诫、训责,但是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这样的教育方法对孩子来讲是无趣的、沉重的,所以孩子现在的表现就是屏蔽妈妈的声音,自顾自地玩耍。
妈妈出于对孩子健康,优质教育的要求,而对孩子的行为限制太多,所以四岁的闹闹有许多行为能力是没有跟上发展指标的。
相信大多数父母和老师都明白:六岁前是孩子大脑和身体的高速发展期,这个阶段父母老师尽可能提供孩子丰富的环境刺激他们多方位的发展,而且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在爱与尊重的氛围中养成。
我们不去评判这位妈妈的做法,我来分享下听觉系统和语言的关系。听觉的产生是因为空气中的声音振动耳(鼓)膜,鼓膜将振动传给听骨,听骨扩大了振动再传给耳蜗,振动在此转为电流继续传到大脑功能区,于是大脑感知到耳朵听到声音了。
语言能力和听觉系统有很大的关系。听觉系统受到破坏时,传入的声音将与实际的声音不同,所以会影响发音的学习,造成口齿不清。如果在听觉系统尚未被过大的噪音破坏前,大脑即发出保护听觉器官的指令,那么耳朵对于声音的接受就会产生听或不听的选择,造成孩子对于周围环境产生选择性屏蔽现象,于是减少了语言的输入,当然影响了语言发展的进度。
还有些孩子甚至变成习惯性屏蔽人声。此类孩子语言发展也会缓慢,主要常见于家里有大嗓门说话(或者电视声音过大的家庭)。
另一种会产生声音屏蔽现象的孩子,是由于家长对孩子要求过多、过于严格、总是不让做这个不让做那个,但却没有有效的引导方法造成。家长总是随时对孩子唠叨,重复规则,要求孩子认错,要孩子承诺下次不再犯,强调自己已经教过多次,为什么孩子还没记住,等等,家长本身从来不改变这种无效的方式,造成孩子听觉疲惫,心理有压力,而使孩子做出消极啊的自我保护反应。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爱与尊重中得以训练和游戏呢。首先我们要懂宝贝才能做到爱与尊重,这些自然我们要求助于专业人士和相关书籍。
孩子的身体发展不以他的意志力为转移,三翻六坐七八爬(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三个月翻身六个月坐七八个月的时候会爬)一岁左右会走,当然前后相差三个月都是正常现象。两三岁就要跑跳滚爬钻等运动来不仅身体的整体发展,可是很多的时候我们不自觉限制孩子这些身体需求,然后这些身体运动技能不能被发展,六岁后孩子们运用身体能力弱,其他学习技能是很难持续被开发。
那我们怎样又能锻炼到孩子身体技能又为他们建立规则呢?其实现在有很多家庭教育项目都在为家长出谋项策。
本人学习应用并传播的是正面管教和感觉统合理念。我们尊重孩子的发展的同时,和孩子一起就有效沟通达成一致。
当然我们在与孩子互动中一定要做到1.和善坚定并行(尊重孩子,尊重自己,尊重当下的健康环境);2.允许孩子一次一点进步(比如两岁看电视时间一次不能超过15分钟,三岁以后不能超过30分钟等,孩子不可能对时间有概念,我们就要花时间训练孩子对时间的概念,也许这个需要一个月孩子才能真正理解并遵守)。
我记得凯斯国际幼儿园的slogan特别吸引我“HUG FIRST, THEN TEACH”(先拥抱再教学)。我们跟孩子先有情感的链接,再去教学,因为我们是感情的动物:感觉好,才能做得好。
有了这个信念作为指导选择,我们还要慢慢来,以下几点:
1.提前告知(凡事不能说变就变,一定要提前约定,这样孩子才有规则感,我们想要教会孩子规则,我们首先要有规则感。)
2.有条件的许可(没有什么事是绝对的对和错,所以也不要把话说死,这样培养孩子判断力和谈判力,比如不许玩电脑,现在是e时代,我们永远无法把电子产品从孩子的世界中拿走,所以和孩子一起探讨会有更多惊喜)
3.清楚,具体的有效指令(规则要清晰具体以看动画片为例等下我们分析)
4.用孩子明白的手势或者暗号
5.手把手训练
以看动画片为例:
每天放学回家三十分钟,基本八点半之前,九点已经不允许了,同时把时钟给他看。如果超过九点对不起,不可以(温柔而坚定:如果宝宝哭了,温柔地抱着他可以安慰使用共情,但是坚定地SAY NO)
我儿子第一次哭闹了近四十分钟,我抱着他们摇头并让他们看着钟表,第二天他们一回家就开始看表,时刻互相提醒着时间,千万不能超过八点半。
当然最后强调一点:无论如何结果,我们都要感谢孩子:
谢谢你和妈妈一起遵守约定!(因为一次成功可以带动另一个成功,自信循环圈我们一定要帮孩子时刻培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