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耳熟能详的一句箴言,曾是多少人一生的座右铭。
可是,事实上,说这些话的人,却往往不知“归来仍是少年”,到底有着怎样的含义。
人们喜欢这句话,只因为它励志,它流行,它代表着大众的潮流趋势。却很少有人真正懂得这几个字的内涵,更别说如何去履行这份心中的守候了。
今天下午5点,我特意找了一家新开的店,点了一份奶黄包,一份核桃包,一份红糖馒头。
当我心满意足地享用完这份独一无二的美食时,恰巧碰到了两位中年同事,又恰巧撞见了她们对我这份简朴晚餐的评价,“晚餐就吃包子啊?也太寒碜了!”
说这话的时候,同事一脸错愕的表情,那是“六月飞雪”的不可置信之感。
因为在她们“大人”看来,晚餐是正餐,就得吃饭。除了吃饭之外的晚餐,都是将就,都将收获同情。这就是“大人”。
她们只知道,那不过是几个包子,不过是几个放在早餐的时间点里,塞进嘴里、吞进肚子里的包子。几个便宜的包子,不值一提的包子。
她们所不知道的是,那个奶黄包和核桃包,都是流心的。
当这两个包子,透过我温柔的齿间,满溢在我的味蕾上时,产生了多么甜滋滋的味道。
并且,我十分喜欢这种味道。
于我而言,早餐吃包子和晚餐吃包子,并没有什么分别。重要的是,那是我想吃的东西,那是我“此刻”,也就是当天下午五点钟,最想要品尝的美味。
它能够满足我的需求,带给我愉悦,同时,它还是健康的食品。
可是,那些所谓的“大人”们,并不这样认为啊。只要是你所做的事情,没有达到她们的预期,与她们的思维定势发生碰撞,她们就会反过来,要求你去改变。并且,坚定地判定,你就是错的,而“大人”永远是对的。
这些关于大人与小孩之间的差异,就是我今天想表达的内容。
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的代表作《小王子》,是一本写给大人的童话书。它是世界上仅次于《圣经》的畅销书,全球发行量高达2亿册,曾被翻译成两百多种语言,其中单单中国,就有50多种译本。
这本书,全文虽仅有两万余字,却讲述了一个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文中的一言一句,都附带满满的哲学含义,简直就是一本哲理书。
有人说,她读完《小王子》后,毫无情绪波动之意。那么我想,最起码她是幸福的。因为当你真正经历过生活的历练时,书中的字字句句,皆容易引发你的共鸣。因为那些情感,那些经历,都是你曾亲身经历过的。
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读到的感悟,自然不同。
有的人,看到了国王的权利欲望、商人的贪婪、掌灯人的固执。而我,看到的是小王子的以自我为中心,小王子对爱情的忠诚,以及小王子成长过后的蜕变。
今天,警以此文,来谈谈小王子“以自我为之中心”的特质。
看到这几个字眼时,你的内心是否萌生出一种愤愤不平的情感呢?因为你接受不了,在你心中完美无瑕、天真可爱的小王子,被外界赋予上任何一丝杂质。
可生而为人,从来就不是完美的。就像狐狸所说的,“毕竟没有完美的事。”拥有鸡,与逃避猎人,狐狸总得选一个。
事实上,小王子不仅仅只存在于B612号小行星,他也存在于其他五亿颗星星中。
因为他不是一个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小王子”,最起码,我们曾经都是一个小王子,正如,“所有大人最初都是孩子(但这很少有人记得)”
最起码,所有的“大人”心中,都住着一位“小王子”。我们就像小王子,守护那朵玫瑰一样,默默地在心中守护着我们的“小王子”。
我们也像飞行员守护着小王子一样,守护着我们内心所想守护的宝贵东西。“这个沉睡的小王子最打动我的,是他对一朵花的忠诚,哪怕在睡着的时候,那朵玫瑰花的模样也像灯火般在他心里闪耀……我觉得他变得更加脆弱了。灯火需要被好好保护,因为一阵风就能将它吹灭……”
那么,为什么说小王子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呢?
其一
小王子初见飞行员时,第一句话说的是,“请你……帮我画只绵羊。”
对于初见的陌生人来说,这实在是一件很无理的事。当飞行员尝试着给他画一张又一张的绵羊图时,他仍旧不满意。就好像,飞行员有义务为他做任何事一样,并且那都是他应该做的。
直到,飞行员给他画了一个装着绵羊的箱子,这才让小王子善罢甘休。
其二
“小王子问了我很多问题,却似乎听不到我问他的那些。我对他的了解,是在闲聊时零碎地慢慢积累起来的。”
“你是从其他星球来的吗?”
但他没有回答。他只是轻轻地摇头,盯着我的飞机看。
“你从哪里来,小家伙?你刚才提到的‘我住的地方’在哪里呀?你想把我的绵羊带到什么地方呢?”
他默默地思考了片刻,然后说:
“你给我这个箱子的好处是,晚上他可以把箱子当做他的家。”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小王子与飞行员之间,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小王子提出的要求,飞行员尽量去满足他。而飞行员对小王子的好奇心提问,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而是被小王子无情地忽略掉了。
同时,小王子却有要求,别人必须对他有求必应。“他提出问题之后总是非得到答案不可。”
这时候的小王子,其实就像是书中的虚荣的人,“但虚荣的人听不见他的话。虚荣的人只听得见赞美。”
尽管小王子在这个时候表现的特性,并不是虚荣,然而其本质却是一样的。
他并不是一个聋子,他也并不是没有听见飞行员问他的话,他只是选择了不给予回应,他只听得见他想听见的话语,其它什么也“听不见”。
其三
“小王子发出了可爱的笑声,这让我感到很生气。因为我不希望别人对我幸灾乐祸。”
小王子在听到飞行员说自己出了事故,从空中坠入沙漠时,居然发出了幸灾乐祸的笑声。
试想一下,如果你出了车祸,双腿粉碎性骨折,前来探望你的朋友,抑或是从你身旁经过的陌生人,看着你发出难以置信的笑声,你会作何感想?
你是否会觉得对方没有同情心,并且十分无理呢?无论,那个发生意外的人是你的朋友亲人,亦或是陌生人,哪怕是你实在没办法做到共情二字,最起码,也不该是“嘲笑”吧?
其四
“但你要原谅我。我的朋友从来不作解释。也许他以为我和他一样吧。”
飞行员对小王子的了解,完全是源于飞行员的判断。所以,当他凭借着自己的印象,尝试着描画小王子时才发现,“有些画得很像,有些画得不像。有时候我把比例弄错了,要么把小王子画得太大,要么把他画得太小。他的衣服到底是什么颜色我也拿不准。”
飞行员对小王子的了解,一直以来都是主观,并且片面的。而这也根源于小王子的“不回答”与“不解释”。就像飞行员连他的衣服是什么颜色也拿捏不准一样,因为那只能靠飞行员自己猜,或者自己来想象。因为飞行员“看”不到,他只能看到小王子所想给他展示的那些。
以上四点,是我对小王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具体论述。
当然,一定会有人跳出来大发雷霆,“小王子还是一个孩子啊,他哪懂这些。”亦或是,“这也正是小王子的天真可爱之处啊!”
我想说的是,其实贯穿全书,所谓的“大人”与“小孩”,并不是以年龄为划分标准的。
有的人,年过七旬,却依旧能保留着一颗童心,活成“小孩”的样子。而有的人,早在青春懵懂的岁月里,就把自己框在了“大人”这个巨大的牢笼中。
可以这么说吧,如果你要把小王子,按照世俗的定义,来区分年龄层次。那么,以上小王子所表现出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特性,就是小孩子天真烂漫的表现,因为那是孩子的天性。
那么,在后文中,他与玫瑰之间的感情,就只能是友情。不然,你能想象一个几岁的孩童,谈着一场旷古绝今的恋爱吗?
而假如,小王子的身份,并不是一个以年龄作为划分的人物,那么,他与玫瑰之间的感情,我们既可以把它理解成友情,也可以把它翻译成爱情。
当然,在我认知里,我认为作者想表达的,远远不止这些,因为小王子不仅仅是一个人,他应当是所有人的化身。每个人都曾是一个“以自我在中心”的小王子,无论他的身份是一个“小孩”或是“大人”。
正如,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要经历的一个成长的过程。
人的一生会长大三次。
第一次是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
第二次是在发现即使再怎么努力,终究还是有些事令人无能为力的时候。
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会无能为力,但还是会尽力争取的时候。
当有一天,小王子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不仅仅只有他所拥有的那朵玫瑰花,并且其他星球上的火山,是那么的高大雄伟,而并不像他所拥有的那三座火山一样矮小时。
他才恍然大悟,“这些并不足以让我成为非常伟大的王子……”于是,他趴在草地上哭了起来。
因为此时此刻,他才发现原来他所拥有的一切,与这个浩瀚的宇宙相比,是那么的渺小。
就连曾让他骄傲无比的那朵玫瑰花,在这个玫瑰园中,就有五千多朵。
也就是在这一刻,当他意识到这一切时,他的认知,就已经在发生蜕变了。
他慢慢在学会,走出自己的框架,抛开自己的思维定势,而不是继续做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个时候的他,正在慢慢学会去做一个“小孩”般的“大人”。不再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孩或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