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徐亨福)
伴随着周冬雨和易烊千玺主演的《少年的你》热映,口碑和票房均超出预期,紧随而来的就是同为金马影后姐妹花的马思纯又被拉来出对比。
虽然对比总免不了给其粉丝以捧高踩低和收钱黑对家的猜疑,但是有句话,“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只有对比才能找出差距,只有对比才能催人奋进。
这种比较一方面是来自于周冬雨的《少年的你》和马思纯的《大约在冬季》的两部电影,另一方面则是来自围绕两部电影关于两人演技、口碑、观众缘、票房号召力和发展潜力的横向与纵向对比。
所以,两个人的差距就这样被拉开。
无论之前两人在金马奖舞台上如何友爱,无论如何在微博互相逗哏,卖力地为好姐妹宣传影片,但是,从目前的境遇来看,周冬雨显然已经将马思纯甩开了一大截。
探究两人的差距,当然离不开起点。
网上有句话特别流行——
有些人,一出生就是别人的终点;有的人,努力了一辈子也只是达到了别人的起点。
不可否认,马思纯的起点很高,有小姨蒋雯丽和姨夫顾长卫加持。周冬雨出道首部电影即是国宝级导演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
然后两人一路走来,居然南辕北辙的两个人因为一部电影《七月与安生》有了交集,接着就爆冷双双获得了金马奖影后,可谓在争议中创造了一个无可争议的奇迹。
本来两人高起点可以顺风顺水地开启娱乐圈小花的人生巅峰。
可是,几年过去了,本来不被看好的周冬雨却有了很好的发展,观众肉眼可见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马思纯与同为金马影后的周冬雨拉开了差距?两者的差距仅仅只是因为演技吗?
其实不然。
无论是做人还是演戏,马思纯言行举止和演戏总感觉在端着,放不下架子和身段,一副”老娘就是最好的,有本事你来演啊”的自负样,其实心里慌的一批。
而周冬雨虽然之前一直被称为是“活在剪辑里的明星”,但是却从来不装,也没有所谓的人设。
有一次,记者调侃刁难她:”你的胸怎么这么小?”周冬雨不急不躁回答:“我的胸和我的身材比例刚刚好。”
一句话化解尴尬,又显得特别高情商。既不会因为记者戳到痛点而黑脸,又不会以拒绝回答搪塞提问。反而自嘲化解尴尬,倒是赢得好感。
这就好比杨幂自嘲脚臭,黄渤承认自己长得丑,贾玲说自己就是胖了一样,敢于自黑,勇于接梗,最后却因为不装反而更接地气,赢得媒体、粉丝、网友、路人的一致称赞。
对于明星来说,长得美丑是天生的,但是可以通过后天整容改变;演技好坏也不是注定的,可以通过时间的积累磨炼精进,但是唯有格局、境界和秉性却是天生的,很难真正改变。
虚心接受指正,观众和网友很容易原谅其错误,因为“谁都有犯错的时候”,偏偏最反感的就是那些不懂装懂,自我感觉优秀的纸老虎,甚至是草包。
为什么同样是名人,作家就很少立人设,明星反而会更多的追求学霸、老干部、知识分子、教授人设?
一方面是作家本身腹有诗书,懂得更多,往往很自负,不屑于立学霸人设;另一方面,他们有深刻的自我反省和自知之明,明白“人设立得越快,打脸就越快;人设立得越高,反而摔得更疼。”
所以半瓶子水爱晃荡,往往打脸就更快更疼。尤其是在如今信息大爆炸,资讯海量传播的时代,网民和观众在一部又一部烂剧的洗礼下,早已练就了火眼金睛和深扒八卦的本领,分分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把你从“神坛”上拉下来,搞不好还能让你赤裸裸回到解放前。
多年后,范爷说了一句经典的话: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那时的马思纯和周冬雨根本就承载不起最佳女主角的荣耀。能得奖,不过是走狗屎运。但人生不可能一直走多屎运,当然,也不可能一直走霉运。
同一部作品获奖,同样是金马影后,同样差不多的年龄,以后的人生自然会被大家拿来比较。
这种比较首先就是前后脚上映的《少年的你》和《大约在冬季》。一个票房评价都超越了《七月与安生》,一个却口碑票房均不佳。
一下子,就拉开了两人的距离。这种距离首先就集中在演技上。尽管两个人的演技都比不上周迅和章子怡这样的前辈,和同龄的小花相比,似乎也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可是,面对演技的指责,周冬雨会自嘲,马思纯却将影片的黑锅甩给霍建华。
但是,马思纯和周冬雨的差距仅仅只是演技吗?
没有生活阅历的支撑,总是被保护在温室里过得很好的马思纯,与其说演技欠缺,倒不如说,她的能力撑不起她的野心。
而在风雨中走来的周冬雨,虽然起点很高,可是依然是在野蛮的环境中生长。一内一外,一个被保护的很好,一个却需要遭遇不断的拒绝才能赢得机会。
一个以为挤公交吃馒头咸菜就是体验生活,一个却早已在泥泞中摸爬滚打尝过底层生活的艰辛。虽然周冬雨很幸运遇到了张艺谋,可是,成也张艺谋,败也张艺谋,曾经的她一直活在静秋的PPT里,无人赏识,弱不禁风,演技也一直被诟病。
但是经历风雨的花朵毕竟比温室里的百合更适合这个血雨腥风的娱乐圈,周冬雨做到了历经风雨,不惧风雨。而一直顺风顺水的马思纯却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怨自艾,当角色适合自己的时候,似乎就没有问题,一旦脱离了那个舒适区和保护伞,那些曾经的短板和弊端一下子就把她打入了另一个世界。
不懂得生活的艰辛,眼里自然无光,心中自然没有悲悯。不愿意俯身屈尊,当然看不到世间的苦难和悲痛,更遑论感同身受和通过角色代入感情了,最后当然不会引发观众共鸣,而无法共鸣的角色当然过目就忘了。
马思纯永远就只是马思纯,能够被记住的似乎只有《左耳》,可是《左耳》却真正是因为苏有朋出名,周冬雨却可以是肖红,李安生,也可以是陈念,甚至是下一个角色名。
成长需要付出代价,而成功从来不可能轻轻松松就唾手可得!
不要以为演了几部戏就成了演技派,也不要太高估自己的智商和情商,本分做人,老实演戏,做好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就够了,以为出演了葛薇龙就读懂了张爱玲,甚至拿张爱玲自比,那真真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