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这本书意义深远,它是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生动范本、是青年干部励志成才的重要典范,是全体人民汲取真理光辉的精神宝藏。
我们要学习他自强不息的品质。初到梁家河,总书记便一步一步地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等“四关”,即便个人处境艰难,他依旧坚守信念、志存高远,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总书记提到“艰难困苦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作为党员干部,要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在忆苦思甜中汲取前进动力,在困境中不断磨砺自己、坚定信念,继承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当前经济形式复杂严峻的情况下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
我们要学习他好学善学的精神。每一位受访者对总书记的一个共同印象就是热爱读书。带两个行李箱的书插队、煤油灯下挑灯夜读,走三十多里山路借书等都印证了总书记的“书瘾”。总书记读的书涵盖古今中外,并且注重分析对比,深入思考辩证,这为他后来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驾驭复杂局面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总书记的经历启示我们,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要把把阅读与思考结合起来、把学习与质疑结合起来,把读原著与悟原理结合起来,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注重从实践中求真知。
我们要学习他为民服务的情怀。总书记对乞食老汉“解衣推食”、把“娘的心”针线包送给村民、教村民写名字、把粮票和钱悄悄压在碗底下、为了给梁家河做点实事放弃1974年上大学的机会等等,这七年知青经历让他切身感受到农民的喜怒哀乐和生活的不易,培育了他同人民的深厚感情,孕育了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作为党员干部,要认真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真正的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所需所求,不断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让发展高质量、有温度。
我们要学习他担当作为的作风。总书记敢说敢做敢担当,开拓创新在梁家河建成陕西第一口沼气池,组织农民打坝打井,创办铁业社、缝纫社、代销点等,只要是惠及村民的就带领大家坚决地干。正如总书记执政以来,带领全党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作为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把责任扛在肩上,直面困难矛盾,敢于啃“硬骨头”,抓紧抓实“百千万工程”,扎实推进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坚持以行动自觉深化思想自觉,以实绩实效检验初心使命。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们要牢记初心使命,自觉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锐意进取、勤学善思、爱民为民、守正创新,奋力书写好新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