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的内容是《非暴力沟通》的第十一章内容——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
但是使用防卫性的强制力,是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而不是为了惩罚、羞辱或谴责他人。
所以书中后面讲述了很多关于“惩罚”的内容。
惩罚包括体罚、指责、否定他人、以及不给孩子某种好处。
静下来,反思我自己,对于孩子,我没有体罚过,但最近却总爱批评他,威胁他。
比如,当孩子不穿袜子往地板上跑的时候,说几次还不听,我就会不由自主地对孩子说“再不上来,你今儿就别上来了,就一直站那儿吧。”所以,这一天早上,小家伙,不穿袜子也不上床(家里没暖气,地板特别冷),爸爸等了一会儿喊他快上床吧,孩子看看我,小奶音说道“妈妈不让上。”我当时听到这句话,心里好难过,好心疼他,赶紧把他抱上了床,说了对不起。
惩罚孩子,可能我们真的会立马看到孩子就按照我们说的做了,可这只是行为上的服从,那孩子的内心呢,又该是怎样的滋味,该是怎样的想法呢?
同时,我的职业也是一名老师,当看到捣乱的学生,不完成任务的学生,自己的情绪直接就遇到了挑战,我会批评他们。但每次都是,你在旁边一个样,你走了就又是一个样。
作为大人的我们却总抱怨是孩子们自制力差,不知道学习,却不知道,是我们平时的言行举止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因为我们没有倾听对方的感受和需要确确实因为自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就去埋怨对方,那这样对方根本得不到我们的尊重,即使因为你的权威让他屈服了,却也不是从内心里得到了他的肯定。反而会让人们常常产生敌意和抵触心理。这样彼此的关系将会疏远。
如果我们试图通过惩罚来使人们认识自己的需要,那么我们很可能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