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小观点

图片发自简书App

1,孩子对于自己的定义或者说评价,始于父母和老师。也就是说,起初,他们并不知道正确的自我评价,他们对于自己的评价依赖于外部评价。请父母和老师在谈论孩子的时候注意。

点评:父母可以通过第三方间接旁敲侧击,把想说的话说出来,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2,分享一个有趣的育儿方法:家长是和孩子朝夕相处的人,应该是对孩子最了解的人。家长如果能够大致了解孩子发展的规律或者各个阶段的能力,再加上对自己孩子的了解,这样去读一些育儿书才比较有效,才能够根据孩子的特点灵活运用育儿技巧。

点评:其实上面的一个育儿方法,也可以复制到你想学习深造的领域里去。先共性,再具体到特殊性,结合理论灵活运用实践。如果说要补充的话就是跟高人,周围的人一起交流探讨吧。总之,先构建大的知识框架,再往里面投东西,效果更佳!

千万不要有走捷径的想法,大家都知道那是弯路。其实跨学科的学习有助于打破天花板。大道至简,殊途同归。很多问题都是相通的,转换一下就可以了。

平常多关注一些你需要用到的,只是你个人觉得还没到时间学习的东西,或许也会对你工作有帮助。特别是跟人要打交道的工作,跨学科交叉学习特别重要,对于提升你的发散思维有奇效。

人们是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构建知识体系的,所以在不同领域有几十年功力的人,会有一些不同的特点。数学类专业毕业的人讲话严谨,销售出身的人会相对比较健谈,美术类比较敏感,感受力强,按照自己的主观体验去做事想象力足。所以你读的不仅仅是书,还有人,当然修炼到的是阅历。

3,什么样的知识才是有用的知识呢?基于大样本、系统性地产生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是通过严谨周密的逻辑推理、严格的实验设计,经过无数次的考察才产生的。这样的知识一般对大众缺欠吸引力,因为他们不会哗众取宠地许诺一些不太真实的好处。一般情况下,这样的知识带来的结论是:如果你这样做,那么你成功的机会比你那样做高一些。

点评:如果你天生容易被煽动,那么建议你书面沟通代替电话现场沟通,防止大脑冲动;找个懂行靠谱的朋友帮你参考;知道明确损失的后果以及底线;天生没有掉馅饼,占便宜的事情请绕开。不贪不占便宜能远离80%的诱惑。骗子有骗子的体系,你也要有你的对抗骗子的体系。互动中看谁能坚持到底。这个就是多么奇妙的世界啊。

4,有人认为自己擅长思考,不擅长执行,其实有一半人都这样。实践需要行为积累,而不只是理论。滑雪,50小时入门,500小时晋级;开车,一周入门,2000公里进阶;健身要两个月;了解异性要3~5年,当好领导,要15~20年历练。只有练习,才能学会。读再多书,在边上看再久都不行!

5,在行动上,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完成80%,花费的时间可能差不多。要再完美,再加20%,其花费的时间可能比完成80%需要的多。与思考不同,行动和做事,反复修葺结果的代价很高。先把事情做完,差不多70%~80%,不要期待一口气做的很精致很完善。行为上的好,都需要时间去积累,去打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