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里回到学校的头几天,好久没学习了,非常有新鲜感,踏踏实实地学了好几天。宿舍就我一个人,睡觉非常舒服。本着一无所有,混个证书的原则,报名了《人工智能+》微专业。没想到,管理老师是大学姐。第一次Python讲课,竟然是金牌讲师——宁赵星。这家伙,自从有了对象以后,很少跟以前的老同学聊过天了。也碰到了很多三月熟悉的面孔,跟王总挺有缘的,拿快递,体测都碰到了,挺开心的。
小组准备招新了,进行了一次小小的C语言测试。题目很简单,好久没碰过C,写函数的时候有些小忘。重新排了座位,没参加测试,不经常来的都踢了。小组刚成立时,新板凳新桌子,座位自己选,很多空位置,管理比较松散,彼此之间也没有交流,同一个小组的同学都很陌生。很多不是小组的同学也来学习,最后都默认并入小组了。当然也不排除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比如我对面的女生。一个星期都不来一次,直到期末考试复习才来。现在同一个年级人坐一起。大三正处于承上启下的阶段。左手边大二的同学都还没有燃尽热情,右手边大四的,马上就考试了,也天天在小组学习。就我们这一桌大三的最摆,常驻嘉宾五六人,剩下一半多的人,一个星期可能就来一次,非常摆。我感觉咱们学校不管是考研还是工作都比较差,一大部分是自身的原因。
周五学校研究生咨询会,最开始点开网站,想先看看实力,宁波大学,河南大学,西安邮电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东华大学,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心想这么牛。结果是人家郑州大学会场,咱学校新乡会场,只能说挺一般吧。想咨询一些考研复试的问题,运气很好,西安石油大学的老师,是他们计算机学院院长,当时做了一份非常简陋的简历,聊了一下,收获了很多东西,对我比较喜欢。可能是咱学校学生层次普遍比较低,矮个子里面挑高个子。专业的事情还是需要跟专业的人商量,其他几个学校的老师不是相关专业的,有些东西都不了解,没有任何咨询的价值。
大三的学习生活也步入正轨,没想到这学期课很少,空余的学习时间很多。终于没有了早读,早上起床的精神状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