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怎么会接触“魔力演讲”课程的呢?好像是晕晕乎乎的,少柚老师的女儿球球跟我是好友,一天她突然问我:“有个演讲课你想不想和我一起去?”“欧,和你一起呀?行啊!”
到场的时候也有些晕乎乎的,周围的学友都是看上去事业有成的政务名流、商界精英,而我和同座的球球一个对着项目小组研究报告发愁、一个跟显示屏上的代码大眼瞪小眼......好像真是麻瓜误入了霍格沃兹,错了世界。
但是当氛围交给老师们把握的时候,突然就不一样了。班主任吴昊老师非常专业的“主持人风格”的开场把散落在教室各处的注意力聚焦在她身上,”她好好看啊!”,这是我的第一个想法;随后,话筒交给荔枝哥,简短的楔子又神奇地把黏在他身上的目光投掷到全班各个角落,不经意间告诉我们——这堂课,老师的讲述是重要的,而在场的每一位成员的参与投入同样珍贵,“荔枝哥是真的会魔法吧?”,这是我第二个想法。
就这样,两天的魔法限定课晕乎乎又暖乎乎地开始了。
要说最大的收货是什么,当然是两位风格迥异的老师~荔枝哥雷厉风行的务实与泥叔轻松自由的洒脱,两种差异相交相融,使得48个小时里每一秒都那么新鲜生动。啊,当然还有共同点,那就是紧密的知识点轰炸以及春风化雨般的教学,想想在学校连上两节课都有无数次的走神,魔法课两天的全神贯注真是不可思议而辉煌无比!
不过,哈利波特的主角可不是法力无边的教授们,如同见证哈利赫敏和罗恩的成长一样,学友们的交流配合、营造出积极的学习氛围才是最值得珍藏的。
在组内,背景各异的成员为同一个主题动脑筋,鼓励每一个人上场展现自我,并凝结一体最终拿到第二名的好成绩!(第一名是诗王组,太强了!比不过比不过π_π)
在小组与小组之间,大家为精妙的演说叫好、为害羞的学员鼓劲,不以年龄分小队,不以职业背景找差别,或许也得益于两天这个不长不短的时间安排,风风光光地来、满载而归着去,一切都那么和谐而恰到好处。甚至让我错以为回到了最最单纯的初高中,良性竞争,互相勉励进步。是不是只要在老师面前,无论总裁职员在校生展现的就都是求知若渴的学子模样呀?还是这里真的有魔法呢?说不清楚,但是大家绽放的笑容总归灿烂而真实。
结束的那天,那个时刻,走出教室,仍然觉得晕乎乎的,天腻腻地滴答、地黏黏地湿滑。尽兴又没有尽兴,有遗憾却又感激于在仍有遗憾的时候结束了这一场狂欢,那么一切就都是圆满的。
到现在,感激荔枝哥和泥叔的倾心教导;感激助教的push和提点;感激组员一次次的鼓励交谈;感激所有学友的思维碰撞和待人友善。在这样忙忙碌碌的日日夜夜有这样干干净净火火热热的学习氛围,感激、感激,一生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