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卜猫
000 风靡德国的畅销书作家
大买书籍《清醒思考的艺术》姊妹篇。
001 有数据的时候就别动用直觉
生活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的感官很容易受到过多刺激变得麻木,或许很多时候,自己的主观体验和客观情况并不能吻合。
像普通的女孩一样,多多也喜欢上某宝网购,看着满XXX减XX的价标,越买越开心,觉得买的越多赚得越多,到头来,信用卡上欠了几千块,对于学生党来说,可以说是不堪重负。
可是购物的时候点“确认”那一瞬间,多多明明是开心的,觉得又省下了几十块钱,开心到飞起,这个时候好像除了“省钱”,什么都不重要了。
这就是直觉的误用,直觉容易让人陶醉和冲动,而不再去作深入的思考——比如说,冲动过后,信用卡上的欠账怎么还,还的时候是不是会有“割肉”一样的痛感?
再比如,一堆水果30块,老板为了促销,捆绑销售,放上“100块3份便宜卖”这样的宣传字样,是不是感觉购买冲动更强烈了?
其实安静下来仔细算算,买三份100块,这样每一份就是33.3块,比原价更贵了,可是那样的促销手段,就是容易让人有剁手的冲动。
有数据的时候,就让我们冷眼看世界,收起飘忽不定的直觉,才能做出冷静、准确的决定。
002 声色感官,直觉先行
感官上的事情,冰冷的数据就很难插手了,因为感官是人类特有的,这个时候,往往最管用的恰好就是直觉。
例如到画廊调选一幅油画,往往凭借的就是直觉,很多时候,有“眼缘”的那一幅作品买回家后,会越看越顺眼,因为观者和画作的缘分常常非常“玄妙”,要靠观者的内心用某种“不理智”的方法确定,这个过程理智参与的越少越好,因为理智在这方面是完全无用的。
这也是为什么极其善于处理数据的人工智能无法完全代替人类——因为它没有“直觉”,无法在形而上、艺术与美的领域像人类一样,用自有的“非理智”智能有所建树。
003 生疏的领域要靠逻辑
现在“斜杠”非常流行,也常常被玩坏,要知道,真正的斜杠可是很辛苦很不易的,要做好真的需要下一番功夫。
跨界进入一个新领域的时候,暂且收好我们的直觉——那是过于高端的能力,适用于技术纯熟的高手,新手还是老老实实用逻辑解决问题来的踏实。
学习新的事物,我们自己本身就非常容易心虚和自我质疑,偏偏这些又是直觉的大忌。
直觉的使用,讲求的,是建立在 高度自信自我确认上的行云流水。
例如作为一个学习IT的文科生的笔者,就墙裂感觉到,因为IT和人文学科根本就不是一类体系架构,所以直觉只能坏事。
先学会走,再学会跑,然后在身上绑几条铁块连基本功,几年后卸下铁块炼成轻功,飘来飘去的直觉就是如此难得,所以在此之前,先规规矩矩做好小学生,才能在不久的将来,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