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看到马伯庸老师的一条微博:“鲁迅先生真是常看常新。翻到他一篇日记,原来他也有过‘不要和傻逼争辩’的无奈。”
鲁迅先生早已被我们的教科书脸谱化了,其实他真是一个有意思的人。我认为他的这篇日记,解决了我们沟通中的很多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相信大家都遇到过鲁迅先生遇到的问题。“你年龄老大不小了怎么还不结婚,太挑剔了吧。”“嗯嗯,是的。”
我现在是大家公认的大龄女青年。身边的亲戚朋友,我所认识的人,都会说我,还不找个人结婚想挑个什么样的?不要太挑了,我也只能点头答应,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
这让我想起去年大火的《欢乐颂》中,邱莹莹和安迪因要不要看励志书产生的分歧。
邱莹莹因为白主管的问题,离职找不到工作了。她自己一个人在家翻看父亲给她买的励志书籍,将光盘插在电脑里,跟着电脑里的人大喊大叫,给自己加油打气,“贪婪导致失败,要有自己的梦想。比尔盖茨就是这么成功的,Yes。”
恰好安迪路过2202的门口,看到这个场景,出于好意,告诉她这些书逻辑不通煽动人心,不是好书,让邱莹莹不要读了。
并且还指出了书中的逻辑漏洞:“不是前段时间刚揭穿了一个假博士吗?这个书逻辑是不通的。一个从没有出过门的农民,为了追债,跑遍了整个中国,然后债务人外逃,他跟着追到国外去,一次家都没有回。然后意外地在国外发现商机,转身一遍成为一代侨领。首先一个没有出过门的农民是不是要回家办护照办签证;其次,外国人也没有那么傻,遍地是黄金的故事不要相信。”
但是邱莹莹误解了安迪的好意,“安迪你是不是看不起我?”安迪解释不清,只能道歉后,匆匆回到了2201。邱莹莹并没有善罢甘休,跑到安迪门口对着监控向安迪大喊大叫,“你不能这么不尊重人呀!”
同时给安迪发短信,指责安迪对待她的态度过于生气凌人,“为什么你一定让我接受你否定的东西,我并不认为你否定的对,这本书上的故事激励了我.......”
安迪不得不感慨:“不与傻瓜论短长。”这句话还有前半句:“常与同好争高下”。
以上这些,的确都是我们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典型的场景,本来是真的,别人却不相信;本来是好意,却遭遇误解。
这些事情给了我三点启发:
第一,始终记得节约沟通成本。
其实,大多数时候,外人的询问并不是真的关心我们,仅仅是八卦。在询问之前,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或预设的答案。哪怕你告诉她是真实的,她也不会相信,她只会认可她认为对的道理。
这时,不妨学习鲁迅先生,为了尽快解脱出来,顺了他人的心意或者模糊地回答,这样也免于过多的纠缠。
你一定要记得你的时间非常宝贵,不应该浪费在这样无谓的辩论中。庄子说:“夏虫不可以语冰”,你跟只活过夏天的虫子讲什么冰。
就像我们也不要和“三季人”一般见识,越是不懂的人,讲话声音越大。
关于三季人的典故,我想好多人都听到过,有一天,子贡在大院门口打扫,有人来请教问题:“你说说一年有几季?”子贡回答:四季。而那个人争论有三季,争论不休,到中午也没有消停。孔子了解原委后说:“一年的确只有三季。”
这个人很高兴地就走了。子贡不解,孔子说:“方才那人一身绿衣。他分明是田间的蚱蜢。蚱蜢者,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哪里见过冬天?所以在他的思维里,根本就没有‘冬季’这个概念。你跟这样的人那就是争上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结果的。你若不顺着他说,他能这么爽快就走吗?”
所以,我们不要和“三季人”争对错,除了浪费时间,对我们没有任何好处。
第二,对于别人的事情,学会闭嘴。
邱莹莹之所以反应那么强烈,也和自己很强的自尊心有关。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比如男朋友送了一个苹果手机,她可能会到处炫耀,这时你总不能来一句:“这有什么,我老公刚送我一辆车。”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要走的路,除非很亲近的人,我们可以给一些建议,其他人的事情,一定不要发表太多相左的看法,并不是每个人都想听实话的。
第三,警惕自己成为那个“傻子”。
我们自己可能就是井底之蛙,在别人眼中,就是一个大傻X。当别人说我们的时候,不妨保持沉默,耐心听一下,有道理就吸取,无理的就过滤,千万不要学邱莹莹那样非要争出对错,不善罢甘休。
总之,我们还是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交流,这样自己开心,也能进步。对于生活中大多数事情,都没有争论的必要,对错并不重要,我们也不用非证明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为此花时间、耗精力,做很多无用的解释。
我们始终要记得,时间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