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夸奖孩子应该遵循“夸事实不夸人格”如果我们的称赞总是“言过其实”,我们的孩子也会有压力,总觉得自己不配这样的赞美.这时候他们会怎么办呢?那就是在你刚刚赞美完他的时候,他就做出让你头疼的事情,以示他们的“真诚”,所以我们应该“夸事实不夸人格”不要言过其实。
2:夸具体不夸全部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里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夸具体不夸全部”我们如果总是笼统的表扬孩子,比如:你真棒!这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也许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饭,妈妈与其兴高彩烈的说“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诉他“谢谢你帮妈妈端饭!妈妈很开心。”有针对性的具体表扬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如何努力。
3:夸努力不夸聪明。
美国的研究人员让幼儿园孩子解决一些难题,然后,对另一半的孩子说,“答对8道题,你们很努力。”接着给他们两种任务选择:一种很可能出一些差错,但最终能学到新的任务;另一种是有把握能够做得非常好的。结果2/3的被夸聪明的孩子选择容易完成的;被夸努力的孩子90%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这个结果表明我们应该夸努力不夸聪明。
4:留心孩子的努力
为达到激励孩子的目的,真正做到“夸具体”和“夸努力”,我们要对孩子做事情的整个过程要有所了解。有的时候可以亲眼看见孩子的良苦用心和付出的努力,当你在总结孩子成绩时时候,我们不妨详详细细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描述出来。
5:把夸奖当“预防针”
演员宋丹丹在《幸福深处》中就有这样一段:有一次儿子巴图生病,我对小阿姨说:“我发现巴图和别的小孩不一样,别的小孩吃药都哭,可他从来不哭,他不怕吃药。这一点他和别的小孩真的不一样。”然后我把中药端给他。他捧着碗,烧得红红的小脸一副紧张的表情,闭着眼睛一口气把药喝了下去!我们大家都赞不绝口。从那次起,多苦的药他都不怕。可见夸奖的力量多么大!
6:夸得要适度。
同样是“吃药”,却有一个不管有没有病的孩子都向妈妈要药吃,原来这位妈妈平时不常表扬,只有当孩子有病吃药时才说上一句“能干”,导致孩子认为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只有吃了药才算能干。因此他常常以吃药来换取表扬,求得心理上的满足。这不能不说是这个父母在教育孩子中的一个失误。
过分的夸奖易使孩子骄傲自满,过少的夸奖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鼓励和爱抚。
只有采用适当的表扬方式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