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到扶苏公子死的时候,我百度过了,百度记载是自杀。但至于是怎么自杀的?历史上好像没有具体记载,当时想再仔细探讨下去,但又觉得不如自己改编。(哈哈,可能我有点懒和自私,所以不想再仔细查下去,所以自己编了一个自刎 。)
在写他自刎时,我前面有铺垫,那就是他和秦始皇之间产生了隔膜,他不相信他的父亲,所以打从心里缺少一种父爱,这是我给他自杀的理由,但我觉得这一点劲不够足,因为林逸风之前给他透露过他的结局,但他不听。可让他当着林逸风的面自杀,理由还是不够充分。因此我加上崔东平撞长城的戏,这样导火线又多了一个,配角也可以起到推动的作用。当扶苏心情低微,又看到陪着他这么多年的人死在他面前,他更加悲伤了。可还是觉得差点意思,所以我再加入了关于修长城百姓的描写,虽然描写的不多,但我想表达的是扶苏公子是个热爱百姓的人,当他看到百姓受苦,心里也会内疚,再加上当时扶苏看到诏书,我加了一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因此,他在那一刻他的情绪是复杂的,也是混乱的。所以杀死他的,不单单是他自己,而是父爱、惭愧、无能和惋惜。
一是父爱,因为身在帝王家,所以不能像平常百姓一样享受父爱,所以扶苏他是缺爱的。
二是惭愧,看到百姓受苦受累,自己身为秦始皇的长子,却什么也做不了,所以他愧对百姓,也愧当秦始王的长子。
三是无能,让他站在长城上自刎,可以从高处看到大好河山,可他却无能扭转局势,也不想拖累蒙将军,所以在自刎之前,他看了蒙将军一眼,心里有一种无奈——无奈山河不属于他,无奈自己无法掌握山河,救万民于水火。
四是惋惜,看到崔东平死在他之前,他很心疼,这里有一个惋惜。看到林逸风,他也很惋惜,甚至后悔不听林逸风的话,可这一切都变了,秦朝已经不再是昔日的秦朝了。
我写这一段时,是想表达这些的,可奈何文笔不得劲,所以写出来可能差很多意思,大家看着有其他问题也可以给点意见。(还有可能会改了一点点历史,也可能把扶苏公子塑造成不一样的历史人物,还请见谅,在下真不想当扶苏公子的黑粉,莫怪哈!)
—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