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一个变革的时代,国家格局、时代发展、经济模式带来个人消费模式颠覆性的改变,现在所处的时代与小时候的样子完全不一样,经历了以阿里巴巴引领的淘宝电商的兴起到饱和;见证了微商的崛起到微商法的成立;再到现在的社交新零售,对于各样的概念我们从不陌生,那到底什么是新零售?好像又说不清,于是跟着刘润老师的视觉和思考一起来探索新零售的奥秘。可能新零售本身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背后的逻辑和思维。
01 零售的三要素:人-货-场
零售就是连接“人”与“货”的“场”,新零售就是更高效率的零售,也不仅仅代表着互联网,而是可以用线上的高效性给线下的体验性插上效率的翅膀。
人是一切销售活动的起点,决定了整个销售的形态和业绩,有一个销售漏斗公式,销售额=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呈现了漏斗形式。
货指的是商品,从原来的人找货,到现在的货找人模式,一件商品从传统意义上通过设计、制造、共运营商、大大小小的商家才能到达消费者手里(D-M-S-B-b-C),而在互联网时代却有了更多可能性。
场,就是实现交易的媒介或者场所,比如商场、超市、便利店、电商等等一切可能承载的形式,这个场包含了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线上线下的场也呈现了各自鲜明的特点和优势,比如线上信息流的高效、线下的体验感更好一些;线上的资金流更便捷,线下的更可信;在物流方便线下的具有即得性,而线上则存在跨越性的弊端。
无论是什么样的零售,核心的三要素仍是人、货及连接人与货的场。
02新零售的三大核心逻辑
纯粹的互联网是没有灵魂的,而数据则是互联网的灵魂,数据是新零售的翅膀。在小黄车等共享自行车推出的时候,我们通过芝麻信用可以不用交押金,支付宝的借呗、微信的微粒等出现,真的是因为商家对你那么信任吗?NO,商家是看重了大数据背后你的财务能力,消费能力、消费习惯等,以往的消费让芝麻信用成为了我们的通行证。
包括开设在住宅区附近的天猫小店便是利用数据的力量来智能经营,经营产品的选择都是根据附近居民区的线上消费情况综合分析而得,同时利用线下的实际情况来修正,实现更精准的匹配,实现高效率经营。
坪效革命,从“人”的角度来理解新零售。从以上分享的销售漏斗公式可衡量整个销售额。大概销售业绩受到局限时,并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或者只是想到一些简单的方法来刺激消费者,而高级的销售则是通过流量、转化率、客单价以及复购率分别进行研究、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其中坪效就是一个很直观的指标。比如,苹果的坪效为每平方米的销售额高达40.21美元,小米是如何做到坪效提升20倍的呢?
科学选址抓住目标流量,通过地段及配套优势提升流量
通过小米生态链的产品扩充消费者的选择,增加客单量
利用小米之家的体验性及线上下下的同价格增加转换率
通过线下与线上的相互赋能以及品牌的使命感与客户产生粘性,提升复购率
同时借助小米APP锁定客户,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生态链
短路经济,场的环节越短,效率越高
商品到消费者手里经过山路十八弯,一是效率变慢,而是经过层层利润增加了成本,新零售就是压缩中间环节,提高效率,为客户提供更好性价比的产品。定倍率是衡量商业效率的重要指标,指的是商品的零售价除以成本得到的倍数,越低,效率则会越高。
世界第二大零售商的美国Costco大型会员制连锁超市,也是查理芒格最想带进棺材的企业,就是通过压缩了S的环节,直接跟制造商来对接,大大降低供货成本,物美价廉的高品质锁定了目标客户。
这本看似无聊的书却被吸引着看完,就如你参加一次会议,有的组织者照本宣科,可能讲明白了是什么,但是你又不在乎那到底是个什么,而有的组织着却引领着你向前去看见不一样的东西,会,哇哦原来是这样的频频点头,刘润老师就属于后者。这本书围绕了新零售的核心,紧紧围绕主线,逻辑异常清晰,同时通过我们身边的案例剖析为什么,紧紧的抓住了我 并带给我新观点的碰撞。通过以上的三大核心逻辑以及大量身边鲜活案例让我从跟深入的了解了其核心,未来以来,你怎么理解新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