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不知从何起,也许是从私心起,也许是从欲望起,也许是从这喋喋不休的人性开始起。
她自小也想得到,但凡是得到点好处的,便是嘴上闭口不提,都怕比自己好了;但凡是听到有偏心的,便是一千个嘴巴在说话,在激荡。
但是后来她真的听到了,真的成为当局者,才发现,那种舆论中心的声音真是一万个尘埃塞进喉咙,整个细胞都在发炎。
她说她一直是个不想被拘束的性格,到了这份工作里尤其如此。但是旁边总监的示好让她觉得像是被卡进了鱼刺。
又是一个凭着职位谋权去计算一个普通员工的事情。“这份工作并不是那么充满吸引力,要我去用某些自我价值的东西去换取某些职场自由,我怕是做不到的。”
她今年25岁,老家江西,江西哪里我是不知道的,或者她说过我忘记。个子小巧,身材或许迷你但仍然足够吸引某些异性注意。
在一群热衷于八卦的人眼里,凡事都可以来八卦,她顶着“总监的偏好”,给她点儿好处,想让她充满理由留在这里也好,周围的声音风硝,尘起的不只是周围的声音,更有她此起彼伏想辩解的心。
“我并不需要知道真相,年龄大的‘大妈’气质或许来自于对于利益的斤斤计算,说出口的都是俗气,无论如何去标榜,都充满俗气。有些是炫耀的俗气,有些是把自己框在虚荣袋子里的俗气,有些是把好处塞进心里,把不满顶在嘴巴里的俗气,这是她们的生活,这也便是她们能仅有的生活。”
流言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谁多嘴了一句猜忌就开始了,后来又不知道多少个嘴巴安静了,也变得消失了。鼎沸的人人总是表现得像受害者,就给沉默的人塞进了满筐子伤害,沉默的人又总是一次次念着尼采:“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
我仍然看着她的背影,并无视了她的经历,以及她难保全的种种。她又沉着脑袋,辜负着周围环境的种种,不屑一顾地看着那些种种。
她说她不会接受这种不分明的关系,好的爱情一定是分开的,一定不是这种公私不分混搅在一起无视她的挣扎,她也并不是会乐于为这种奉献买单或者冲动。
我只是听着流言,至于它传到什么时候,是我不清楚的。我只是十万八千里的旁观者,不够专心的旁观者。
或许这就是国人引以为傲的人情世故?嘴巴可以随处放置,心灵却自私又沉寂。我看着她的眼神沉下去了,并没有什么神采飞扬。
又看着旁边涌动的流言,这就是群体气氛?群体极化?群体里的素质吗?
我又看到谁充满谄媚讨好?看到许多,轮流的,都是不愿意再去深交或者再去理解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