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冬天最清冷的几天,晚上从托班把小娃抱回家的路上,看到天上繁星闪烁。正是因为冷,星光也变得格外耀眼。兀自想起了小时候夏天夜晚在老家的院子里可以看到满天的星辰,想起那个遥远的家。
我以为自己不会想家,因为从小到大,我的愿望就是走出去,走出狭小的天地,走到更远的地方去看看。一切确实如我所愿……
初中的时候,离家半小时的自行车车程,但也开始一周回家一次;高中的时候离家两小时巴士的路程,因为学习紧张了回家的时间就更短了。2003年上大学的时候离家三小时的火车。那时候逢假期总还找点别的事情来做一做,总想,有一天工作了,有的是机会多回家。第一份工作去了北方,离家1300多公里,那时候每次回家,总感觉有点“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看你”的情怀。那时候,家里人觉得我一个人孤身在外,但年轻的我只是感觉独立自由,追求自我的激昂。再后来,为了和那个相爱的、想爱的人在一起到了上海,还是离家一千多公里,只是从北面换到了东面。
结婚以后,爸妈家、公婆家和目前的小家形成了三角态势,我家在长沙,老公家在郑州,而目前我们都寄居于上海,但逢过年就开始了三点式奔波。年节假期本也有限,固然有了高铁,火车票也不是那么容易抢到的事情,每次奔一趟,也都是匆匆一瞥。还没有来得及述说欢聚的心情,就开始了离别的匆忙。那两年似乎也习惯了,于是见面的时候更少提及平时工作生活的事情,时间太短,来不及说,也就越来越习惯不说了。父母和自己之间的沉默大家就这样慢慢奠定了。他们不太讲述自己的生活,因为想想你也只有操心的份;你也不想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想,也不过增加了他们一分挂心。
2014年,我有了孩子,那一段时间胃口突然回到了小时候,就开始特别想念家里那一口辣椒的味道。我也开始分不清楚我是真的想家还是想吃家里的饭菜。爸妈给我寄了家里做的各种辣椒,白辣椒、酱辣椒,剁辣椒……只有感觉辣得过瘾的时候才在心里升起一种踏实感。当然,这直接导致我家小娃出生的第一天在医院的病房里生出了一身疹子……医生说,你都吃了些啥,给宝宝体身积了这么多火……额……好在,小娃也继承了妈妈的体质,第二天疹子就也全消了。
孩子的成长总是令人开心的,带着无限的惊喜,也因为这个缘故,和爸妈的话题似乎又多了些,交流一下小宝宝的成长变化,请教一些带娃的经验之类的。其间,公公婆婆来帮忙了一段时间,但因为身体方面的原因,又回了老家。孩子他爸也因为要照顾一下老人家的身体,而两头奔波了一段时间。但我们“三口之家”的模式基本奠定了。
结婚的时候,爸爸有一次说起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怀有同样“出走”的期盼。因为家庭的困境不得不把上学的机会让给弟弟妹妹,小小的年纪就在当学徒。他说,当时他也觉得外面的世界很大,能有机会当个工人就是一种奢侈,年轻的时候那就是他的梦想。后来在部队呆了八年,恰逢改制没能捞到一个工人的转业机会,只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重新开始。但这一生,他也尽其所能让我们这个小家庭包括他弟弟妹妹在内的大家庭可以生活得更好一点。当然,这些都是陈年旧事,看着我结婚嫁人突发了一些感慨,最终只化作一句淡淡的告诫,生活不容易,两个人要相互谦让,我这样兢兢业业一辈子,也不过是把你们姐妹俩抚养长大……
起初也不太明白他在说什么。等有了孩子之后更明白这里的几分深情厚意。
人家说,养儿方知父母恩。自己带孩子之后,才发现自己做的饭菜总是还着记忆里的味道,才发现自己哼唱的儿歌总有着妈妈的腔调,才发现面对孩子偶有身体不适时的那份焦急都和自己的父母如出一辙。我父母那一代人,其实极少表述自己的情感,更不可能像如今这样,对着孩子说,宝贝,我爱你。也不会自然而然夸赞你,告诉你,我想念你。但情义也许并不是靠言语能表达的。包括不擅长表达情感这一点,我都深深地继承了他们。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你以为你离家越来越远,其实你离家越来越近。小一点的时候,你总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一天,你突然感觉“外面的世界很无奈”。精彩与无奈并存,当你意识到这一点,你也越来越明白父母的劝诫。
原来看人家感叹“明白千里寄相思”都觉得有些矫情,现在通讯这么发达了,哪还有那么多相思之意。其实不然,就像此刻陪孩子看闪亮的星。相思之意却早以漂向远方。
此刻的星空,高楼耸立,我的孩子只能透过楼间的间隙看到星空的一隅,而小时候的我们其实可以看到整个苍穹。但那时候,我们心里期盼着更广阔的天地。只有离家远的人,才知道回家的路,而我觉得离家的路,必须得走;回家的路,才会变成心底里的期盼。而将来有一天,我的孩子也会长大,我也可以告诉他,有妈妈在的地方就是你家。他还是会想着离家,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而后继续怀念。
也许,我并没有离开了家,只是觉得家变大了,大到好像覆盖了大半个中国,来回三千公里路。今年春节,除夕和初一、初二两天还是我们三个人过节,然后有三天去郑州,再然后有三天去向长沙……这就是我们家的春节,我父母的家,我公婆的家,我孩子的家……
回家的路有多远,有一个女儿变成一个母亲那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