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了时间,本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宗旨,带着八十多岁的老人出发,一路向南,躲开寒冬,逃离湿冷,开阔视野,我们要出发了。
卤好牛肉,做好肉臊子,油盐酱醋自不必说,挂面、面粉、大米和小米是必备的。既是移动的家,虽小,但小到针头线脑,大到冰箱、电视,是一样也不能少的。
即使准备了很多天,12月12日出发时还是已经近中午十二点,不用再上班打卡的四个人,随着房车发动机的启动,开启了房车生活的第一天。
离开泸州,前方的路蜿蜒曲折,两边的青山碧水一一闪过,清澈的锁口水库一直陪伴着我们行走。原想沿着赤水河畔一直走下去的,导航似乎犯了倔,一直提醒我们调头,不信邪的我们到了复兴镇,向路人打听才知因维修水管前面封了路,要到贵州得上高速或者得绕过一座山。
想见最好的风景,就得走乡道,路窄得自不必说,有两处路边还挡了石墩,只有2.4米宽,笔者下车指挥着,2米宽的车小心翼翼总算顺利通过。郑家坝路两边的竹林弯向路中间,如一道绿色长廊,欢迎着来来往往的人们。
上坡下坡间,总算开进比较宽敞的380县道,经过旺隆,才回到赤水河边,旅游公路边的三角梅仍开着点点红色的花,到达土城古镇,已经是下午四点,
电饭锅已经提前做好米饭,头天做的烧白也在米饭上蒸热,切好卤牛肉,烧个菠菜汤,房车上的第一顿饭开吃,在四渡赤水的第一次渡水桥底下,在红色的旅游胜地。
身边有朋友支持并向往着房车生活,也有人说感觉房车生活很苦,流浪的感觉。作为房友,分享一下个人见解。
从卫生条件来看,我们不是有钱人,买的是辆二手房车,买回来后彻底清扫干净,包括窗帘,用起来和新的没有什么区别。比起住酒店,我们更喜欢睡自己家的褥子床单、盖自家的被子。
饮食方面,老人喜欢清淡饮食,每到一处,尝尝当地的特色美食就行,大部分还是做自己喜欢吃的,馒头、包子、饺子、面条、焖锅饭等都可以,这样感觉吃的卫生又健康。
看到过很多地方并不欢迎房车的到来,原因大家也明白。个别素质低的人给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每到一处,或多或少都会消费。都停在卫生间的附近,不要把公共卫生间弄得处处水渍,产生的垃圾随手丢进垃圾桶或带走,离开时不留下任何痕迹,笔者相信如果大家都这样做了,就不会有人反感房车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