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肖培东老师的课,看他的课例是一次修行;读其他名家为肖培东老师写的听课感悟,更是一种修行。尤其是王君老师评肖培东的课堂的“浅”与“深”,受益匪浅,摘录如下。
肖培东语文课的理念:浅浅的,不理会世界的喧嚣,我的语文身影茕茕独行。
年轻时代就是这样,把讲台当战场,把讲台当剧场,没有激情奔涌,没有血脉喷张,就觉得这课白上了。而研读培东的《斑羚飞渡》,感觉到的是潺潺流水是风,清气和,不煽情也动情,不血腥也深刻。
培东教概念,层次很多。第一个层次,先是让学生自由说,第二个层次学生把握了主角,第三个层次说明白了还不够精炼,第四个层次引导学生读关键句再把这个关键句提炼为“斑羚飞渡”。培东在文学课堂上教知识,教的是练能力,练得巧,情感熏陶,从不凌空蹈虚,他的课堂安安静静却实实在在。裴东最让人叫绝的是他的朗读教学,听培东的课,我常常感动于他的执着,他几乎不用其他外在语言的方式,而只用朗读这种在线语言的方式来支撑课堂,推进课堂,他的朗读无处不在,无处不美。
谁敢像他,再艰深的文本的教学,也基本不引用不拓展,他总是坚守文本本身,他的双脚执拗的很,顽固的很,他牢牢的踩在这一篇文本的土地上,不摇不晃不偏不离。
谁敢向他在课堂上坚持做最基础的语文训练,听说读写,简简单单,清清爽爽,明明白白。
谁敢向他只用最家常的教学方式——和学生一起或朗读或对话咬文嚼字说说意义。
培东的课,每一堂都像家常课,朴素简约,理性,克制。
他对“深”,有自己的理解。中学老师要在中学语文课堂上,首先做好中学语文老师最应该做的事,学情之上,才有自由;语文学科特质之上,才可挥洒。
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深入浅出的能力亦是创新的能力。浅不是浅薄,不是粗糙深不是泛蓝,不是尖深由深到浅,是思想的更加清澈,内容的更加简约,形式的更加简洁是繁华,落尽见真纯,循文本天性而研,不矫揉造作去卖弄;循学生天生天性,而不拔苗助长的去催熟。(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