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在沉睡时,我们仍在赶路。--纪伯伦
《先知》是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一部散文集,以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讲述了诸多人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蕴含了作者深邃的思想。
诗集以船的到来开篇,在奥法里斯城中等候十二年的穆斯塔法,看到了他的船在烟雾中驶来,准备载他归回故乡。他是喜悦的,但也是悲伤的,城中民众向他请教真理。他们相继谈了爱、婚姻、孩子、施舍、饮食、劳作、悲欢、房舍、衣服、买卖、罪与罚、法律、自由、理智与热情、痛苦、自知、传授、友谊、说话、时间、善与恶、祈祷、逸乐、美、宗教、死亡这26个话题。最后,在夕阳中,穆斯塔法登上了船,向奥法里斯民众道别,船缓缓向东方驶去。在这部诗集中,有些章节令我感触很深。
在论孩子这章,谈到:“你们可把爱给予他们,却不能给予他们思想。因为他们有他们的思想。你们能够庇护他们的身体,却不能庇护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居于明日的华屋,那是你们无法相见的,即使在梦中。”但是,现实中不少父母都过分干预孩子的成长,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造就了一批批“妈宝男”、“妈宝女”。如明星朱雨辰,他母亲的生活就是围着他转,每天凌晨四点起床为儿子熬汤,跟着儿子进剧组,亲手料理儿子的一日三餐,要求儿媳妇也要像她一样照顾儿子。这种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的宠爱,就像一把利刃,斩断了孩子的翅膀,让他们像藤蔓一样,依附在大树上,靠大树汲取养分,当大树枯萎了,藤蔓也就枯萎了。所以,父母应该给孩子成长的空间,引导孩子成长为独立自主的人,这样,孩子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成就自我。
在论劳作这章,谈到:“你劳作,为的是与大地及其灵魂一道前进。你们进行劳作时,就是实实在在地实践对生命的热爱。通过劳作热爱生命,便彻悟到了生命的最深秘密。”我非常赞同作者的观点,劳作不仅是维持个人、家庭的基本物质生活手段,也是现实人生价值的渠道。当然,劳作没有贵贱之分,但不少人都给工作打上标签,也区别对待对待工作者,如瞧不起农民、工人、清洁工等,觉得他们低人一等。因此,在现实中,不少青年人逐渐成为啃老族大军中一员,其中不乏高学历者,这是让人痛心的事实,苦读十几年书,最后无所事事,浑浑噩噩过日子。在这些啃老族中,有些青年人就是由于高学历心态,看不起低薪工作,但又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有些是由于经常跳槽,导致找不到工作。其实,行行出状元,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只要努力,还是会有回报的。
在论时间这章,谈到:“你要把时间视作一条小溪,静坐溪边,观察溪水流淌。但是,你那内心的永恒,却深知生命不能用时光限量。也知道昨日只不过是今天的回忆,而明日不过是今天的梦。”时光是无限的,有潮起潮落、花开花谢、沧海变桑田的变换,但在这无限的时光里,生命是短暂的,如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在这时间的流逝中,我们要反思自我,不为过去后悔,不为未来迷惘,活在当下,发挥生命的价值。
在这部诗集中,作者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充满哲理,也充满了美与诗意,非常值得去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