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大时代道德篇(二十):身如不系之舟,一任流行坎止;心似既灰之木,何妨刀割香涂。
在北洋军阀的诸多巨擘中,“东南王”孙传芳的名号虽然够响亮,但是毕竟出道比较晚,相比于“东北王”张作霖、“保定王”曹锟以及虎狗双杰,自然只能算是晚辈。不过,艺高人胆大的孙传芳,早已吃透了北洋宦海那一套生存法则,在他看来庙堂之上有三种人,一种是要钱而能办事,视为好人;另一种是只要钱不办事,视为坏人;至于第三种是办事不要钱,这一种人在当时属于稀有动物。在北洋这座大染坊里,孙传芳是“平素机警与狡黠者”,能够坐上东南五省的头把交椅,成为苏浙皖赣闽“五省联帅”,自然有几把刷子,裱糊出来的脸面,当然也不是外强中干,这其实是一个能打硬仗的狠角色。
孙传芳从东南王的巅峰上坠落,既有机关算尽太聪明,也有自负带来的自我膨胀。他忽视了南军的战力,不过不代表麾下的人马就是一群草包。五省联军中孙传芳的嫡系人马仅有四个师,却凭此得以盘踞东南五省地盘,其中最能打的心腹非第四师师长谢鸿勋莫属。此人在湘鄂战争以及齐卢战争期间就已声名鹊起,每次率部作战,都是亲自持枪冲在最前面。浙奉战争爆发前,孙传芳果断抓住奉军入关后摆成“一字阵”的弊端,谢鸿勋作为孙军的急先锋一马当先,追着仓促应战的奉军,一直攻至蚌埠沿线。
其后,张宗昌方才率领奉鲁援军稳住阵脚。不过前线鲁军在固镇一带被巧妙迂回作战的谢鸿勋包了饺子,杀手锏白俄军非死即俘,就连前敌总指挥施从滨都做了阶下囚。其实孙传芳的人马,不仅在北洋军阀的袍泽操戈中能打硬仗,在与南军的交手中也并非一触即溃。民国十五年,孙传芳打着小算盘坐视吴佩孚兵败,十余万五省联军编为五个方面军分三路出征,孙传芳亲赴九江督战,不料安徽督军陈调元倒戈,右翼阵线失效,头号骁将谢鸿勋在前线督战时中弹受伤,其后在送医后不治身亡,左翼人马遂兵败退却。
但是,孙传芳仅剩麾下卢香亭等部坚守阵线,仍能与优势南军鏖战拉锯四十五天之久。因为后方援军擦枪走火,遂酿成草木皆兵的大溃退,不可一世的“东南王”,也丢掉了赣闽皖三省地盘。心机似海的孙传芳,选择与奉系军阀握手言和,不惜亲自北上向张作霖求援。民国十六年的夏天,重整人马的孙传芳,也将迎来自己的最后一战,七万余人的孙军,悄无声息地横渡长江,龙潭战役打响。孙传芳亲自渡江督战,所部在栖霞一带背水为阵,破釜沉舟,具有进无退的决心,数度与南军肉搏,一度攻至接近南京城。
最终,因为此战孙军的对手中有桂军的第七军,而海军也选择倒戈,栖霞山与龙潭两处主阵地两度易手,双方损失惨重,死伤枕藉。当南军援军飞驰增援,孙传芳麾下余部三面被围,渡江后的五天时间里,“运兵完毕之船只,一律调回长江北岸,由大刀队看管,颇有济河楚舟,背水一战之壮志”。然而后援不济的孙传芳,也算是棋逢对手,尽管能打硬仗,仍于龙潭之战败北,过江反攻的七万余人,四万余人伤亡,南军至此留下“东南一战无余敌”,而孙传芳至此方才无力回天,倔强而不甘地撤回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