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弥小木
遇见非遗~
体验了一次社区组织的扎染活动——邂逅靛蓝之美。
全程老师带着染。
只有1个半小时的时间,所以,现场老师选择了用热水调染料。
用热水调染料,可以快速使用,但不容易长时间再次使用。而冷水调染料,相比较而言,可以在更长的时间里再次使用。
调好颜色,进入折三角的步骤。
一块手帕大小的纯棉布,三角对折,折到较小的大小,再拿4根橡皮筋绑起来,绑的部位就是后续不会被染色的部分。
扎法,现场的伙伴们打开思路,按照自己的喜好绑。老师分享也可以不是三角,可以是圆形等等。
扎好的三角布,先放进冷水浸泡10分钟,再放入染料三次,时间大约10-15-15分钟的样子。要是想要颜色淡一些,那么浸泡一两次就可以;想要颜色浓一些,经过三次的浸泡会更好。
每一次从染料里拿出来的时候,要等三角布的颜色从绿色氧化成蓝色,才能再次放入染料。三角布浸泡在染料中时,最好能用手不停地按,让三角布吸收染料的效果更好。
最后一次从染料里拿出来,解掉橡皮筋,用清水冲洗,晾干就好。怎样算冲洗好?冲洗的颜色是清水。
这次用的是植物染料,老师顺带分享了在家自己可以用色素染,要点如下:
棉布
色素直接滴
密封24小时?
听起来好像有点简单的样子,刚好家里有色素,哪天有空试试~
课堂上,发生了两件有意思的事。
一是老师的助教,打了个很响的喷嚏。
现场的阿姨,听到这声喷嚏,立马毫不客气地让这位助教快出去……
阿姨们怕助教感冒了,传染给他们。助教喷嚏刚打完,赶忙说自己不是感冒,只是鼻炎。
这场对话,有点幽默。
二是现场一位阿姨的操作,让人费解。
老师调的染料是根据现场的人数来调。
这位阿姨,不仅用了老师现场给的手帕,还自带了一块巨大的布头。老师明确表示,染料是根据现场的人数、手帕量来调的,她这块不能放进去。她的大布头一放,染料就不够,大家的成品会很淡,染不成功。
虽然老师明确指出,但这位阿姨不听劝。
阿姨将她的大布头直接放进第一组的染料盆里,在老师的极力劝说下,拿出了她的大布头后,阿姨又来到第二组,嘴上说着“还是你们这边的颜色浓”,手上把她的大布头放进染料盆里。
阿姨的操作,让我们惊讶不已,但终究没人开口拒绝。最后,还是老师看到,过来,再次劝说她拿出来。
阿姨倒是“听劝”拿出来,结果又跑去第一组,把大布头放进染料盆。老师只能再再次过去劝说,阿姨“听劝”拿出来,转眼又来第二组,放进去。
放-劝说-拿出-放,不停循环。
整场扎染活动,当属这位阿姨最忙。大概是这抹靛蓝色,深深吸引了这位阿姨吧。
别说,染出来的手绢,看着还不错。
毕竟是自己亲手扎染的哇~
Hi~我是弥小木
过好当下最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