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心理的普及,大众对于教育的认识不再停留在认知或是单纯分数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也关注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正面管教、萨提亚……等等内容都阐释了家庭到底怎么塑造了孩子。甚至现在还有一些专攻家庭心理的新鲜机构。有专门成立了一个中心,语音指导家长怎么跟孩子对话、怎么跟孩子玩;也有朋友跟我提过他们公司的理念:家庭能量场的扭曲与否决定孩子的心理发展……
以上的种种现象和理念也的确都有心理学理论的支撑(当然,支撑的基础上是否被扭曲了本文不议)
随着家庭教育影响孩子的观念深入人心,我却越来越替父母们感到压抑和委屈。家庭教育影响孩子这话没错,但现在的太多舆论已经变味儿了:只要孩子有错,一定是父母的错……再进一步,当孩子出现问题,老师、亲戚甚至路人都要站出来批评一下孩子的爸爸妈妈!
“家庭是最大程度影响孩子的角色,难道孩子有问题家长没错么?”这个逻辑里,有两个需要澄清的漏洞。
#我们是否接受“随机”
万维刚的一本书中提到过,接受“随机”是成熟思维的标志。从数据统计的角度看,飞机发生事故的概率甚至比乐透中奖的概率还要低,没有人会去追查彩票中奖的因素(当然,各种彩票分析家们依旧在追寻着原因),但是如果飞机真发生了事故,有关部门一定要追查原因,然后上级部门找到所谓“问题根源”,提出各种新规和预案,来达到“今后确保万无一失”的结果。
“任何发生的事都一定能找到原因”但不等于“任何发生的事一定有原因”。归因是我们每个人的天性,我们都希望生活是可控的,所以一旦发生什么错误,我们都希望找到一个可以控制的原因能够加以控制,从而避免下次重复同样的错误。这样的想法本身是没错的,但在一些时候也会对客观现实产生一些误解。
举个栗子:因为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堵车导致了一项重要谈判的迟到,结果肯定是糟糕的,之后也有领导谆谆教诲:“凡事多找找自己原因,为什么只提前一个小时出来,要打出富裕嘛……”
可第二次还是从公司到相同的地点,我提前了一个半小时出门,这次没堵车,路上只用了半小时……我如何利用这“浪费”的一小时?当然,还会发生另一种情况:遇到了更复杂的路况,我又迟到了……
类似的栗子足够开一个干果铺了……我们不能接受一些事情的确是“随机”的,就像我们不愿承认“基因”会决定我们太多方面一样,最终的元凶是“不可控”。
我们希望一切可控,所以我们在为一切发生的事寻找一个理由。只是我们的寻找凭借的是经验而不是科学的统计,因为我们经历的数据还不够大。心理学上,30个人以上的样本才被称之为大样本,但是我们通常对于原因的判断,都是基于个案的分析,而且这种分析只证明不证伪……
再举个栗子:一个孩子性格内向,不主动,还有一些其他的人际问题。回顾他的成长史:爸爸在忙事业,始终对家庭照顾很少,妈妈也因为工作原因,在孩子两三岁的那一年去外地工作,只能把孩子留给奶奶照顾……描述到这里,我们就可以提出一个假设:由于小时候爸妈不在身边,孩子安全感不足,导致后面的这些问题……
的确可以这样假设,而且从这个角度入手也确实解决了问题。但可以说,“都赖他爸妈小时候不去多陪伴孩子”么?如今社会,生存压力如此之大,有多少家庭父母因为工作而缺少了对孩子的照料?所有缺乏都导致孩子出现了严重的交际问题么?我没做过具体统计,但如果这些都会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治疗师就该忙透了!
多少孩子小时候被父母“不尊重”的对待过?真的都出问题了么?也许就是各种因素的综合,让孩子小时候因为那一个“场景”或是“对话”留下了阴影,这时我们又来指责孩子的父母……假设他们当初不说那句过分的话,假设那一年他们没有离开家,孩子现在就一定会没有问题么?
孩子成长受到父母的影响,但父母也是人,人就意味着肯定不是完美,不完美再加上“随机”,配上一些“基因”的调味,孩子肯定会有问题……只是种类和严重与否的区别。
出了问题我们就要积极解决,但别再埋怨父母了,谁不想自己孩子好?!
#咨询的机制是带我们跳出死循环
对于接触了一些心理的人们眼中,咨询的过程是找到问题,然后引导你改正问题。所以“既然有问题,那就一定是错了”。可事实上……
萨提亚也好,家排也好,亲子关系疗法也罢,精分、认知、人本……所有的心理治疗的流派,都有自己对于人不同状态的解释。但人的心理活动,始终还是一个“黑箱”。没有哪位大师敢拍着胸脯说,我所解释的才是人心理活动的客观现实。
不同流派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解决心理问题,他们的有效的原理都是基于什么呢?
在我看来,不同的流派都是在用各自的方法,把你从已经“走投无路”的恶性循环中引出来,带你找到另外一条路。随后你踏上了那条路,开始了不一样的生活,脱离了死循环的你,自然摆脱了原来“那条路”上不愉快的风景。
对于解决孩子的问题,从家庭入手是一种更有效的方式,让全家从死循环中摆脱出来,孩子自然也会收获到新的风景。这种摆脱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引导家长思考自己的点滴,需要督促家长进行自我觉察和改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找到了导致孩子问题的错误,更不意味着我们有权力议论父母的不是……谁也不能拍着胸脯保证,那就一定是根本的原因,我们只是根据经验找到了一条“岔路”而已。
生活中充满了太多“随机”,孩子现在有问题,我们去积极的解决问题。作为旁观者也好,帮助者也罢,我们在旁边自以为是的指指点点,只能是给已经愁眉不展的爸妈带来更多的压力。
(为什么现在家长这么焦虑?恐怕跟这种逻辑也有一定关系吧……)
为什么要写这篇东西,主要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最近生活中老发生这三件事:
1.一群人总在议论哪个家长教育不好孩子。开始我认同,但后来换位了一下,我也不确定那真的是家长的错,而且后来觉得聊到这件事的时候,除了那个家长,我们似乎都变成了高高在上的存在……。
2.经常一群人聊教育,每每聊天的结论都是由家庭来背锅,甚至发展成:只要孩子有事,肯定是家长的错……那孩子自己的错就忽略了么?不提怎么严格管理孩子的懒散不自律,直接上升到家长榜样,家庭氛围的层面,是不是也有点极端了?
3.老有人客气的对我说:你看你又是学心理,又弄过教育,孩子肯定没问题……我惶恐几年后被别人指着鼻子说亏你还是学心理的呢。我自认为没有看懂教育或是心理,但我也认为即使看透,我也对抗不了随机和基因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