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热爱篮球吗?
怎么去思考这个问题,怎么去精准地判断,对感性世界里对某项事物的情感,是否像自己所想那样,也许只是以为的热爱呢?
我曾经也有无数次,从小学填写毕业卡,到初中填写报名信息,到大学参加社团填资料,都略带骄傲地,在特长爱好那栏,写着篮球。
其实每次这么填完之后,都会略带怀疑,甚至有些自卑,明明自己打球水平那么一般,只是个头还算高而已,显然谈不上作为一项特长了。至于爱好,还算爱吧。每回体育课之前的那节课,肯定没法静下心来,刚上课就开始祈祷下课铃声的响起。这种关键时刻,如果老师拖堂必须会引起众怒的。一下课,就和打了鸡血一样,直冲操场撸起袖子就是干!
可是,哪个男生不爱体育课?哪个男生不爱玩?
我真的热爱篮球吗?
的确,前面所述的小学、初中、高中生涯,我不能拍起胸膛大声说,我爱篮球。这也和咱们国家的教育有关,不得不说,像经济水平一般的地区,学生的应试教育成为重中之重,没哪个老师会舍得花大量的时间,培养孩子们形形色色的特长,所有的兴趣爱好相关的活动,都被老师视为学生暂时放松的工具。你要真拼命的学打球,学画画,学武术,那么有朝一日,你将成为老师的坏学生名单里,铁打的首发阵容。所以,当我们读书到高三,没几个人有特长是正常的。吹嘘自己爱好是啥的,也只是比较爱玩那个罢了,不用当真。
我真的热爱篮球吗?
到了大学,这个问题似乎清晰了些。
如果说,高中是记忆中不可或缺的奋斗岁月,它像白云一样纯净。那么,大学就是记忆中难能可贵的青春年华,它像青草一样葱郁。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在这个充满活力的校园里,你可以想你所想,做你所做,成为你心目中希望成为的样子,跳起青春最华美的舞蹈。可以做一个大学霸,年年捧起丰厚的奖学金;也可以做个学生会干部,在校园学生活动中叱咤风云。总之,你总能找到自己的角色,你开始为理想的样子改变。
我发现自己,开始爱上了篮球。
大一那年,因为意外,我需要在手术后静养。无缘新生杯,让我无比难受,那一刻的遗憾,我直到大学毕业,都无法释怀。我总是想着,也许参加了新生杯,我就能按照程序,进入学院的篮球队,可以在自己所爱上付出更多努力,认识更多朋友,也能够穿上院篮球队队服,甚至是校队队服。
大二,我终于好了,但因为长期没碰过篮球,只能从替补打起。班队的比赛,大家都想尽可能地上场多些,队长也因为不信任,很难保障新人的上场时间。于是,大二的院篮球联赛,我每场比赛大概只能打10分钟,偶尔都没有上场机会,班上也在小组赛就被淘汰,说我在打酱油,一点也不为过。
但是大三大四,我们都杀进了四强。我成为主力,上场时间最多的之一,经常打满全场。场均贡献10分以上(大学比赛双方一般得分是在40多)。
无数的黑夜和星星见证了那些汗水与泪水。
大学之后,我依旧热爱着篮球。
每周三晚,会参加部门的篮球包场活动。每周六、日下午,都会打上2、3个小时。通过篮球,打发了一些时间,认识了一些朋友,获得了一些荣誉。
我深知自己有多爱篮球。爱上穿上无袖球服的放松,爱上被篮球鞋包裹的安全感,爱上场上的每一个击掌庆祝……
所以不用急着去证明,你究竟热爱什么。
时间会给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