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闲情记趣
《童趣》在这一章节终于出现了,果然,我在群里也看到了好多朋友都表达着惊喜的感情。这不是初一学的课文吗?原来它就是选自《浮生六记》啊。
是的,一篇《童趣》,真的让我们很开心,不是吗?童年、少年,在我们还小的时候,它和我们的青春一同被开启,给了我们好多好美的记忆。
我也被这篇《童趣》瞬间勾出来好多往事,想起2009年的夏天,整日不休的蝉鸣、明晃晃的水杯、温热的晚风,顶着家乡的蓝天与太阳,我开启了自己的初中生活。教我们语文的是一位姓郑的很年轻的女老师,在那个时候就是我们心中女神一样的存在。我还记得自己是第一个起来回答她问题、第一个上黑板默写生字的同学。上语文课的时候,郑老师在台上静静地板书,那个学期我们还学习了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她的披肩长发就像花与藤编织的瀑布一样垂着,随着她写字时的手腕轻轻摇晃。
一晃就是八年,偶尔我还会看到她在空间里发布的她和自己孩子的照片。岁月在她的脸上不动声色地雕刻了些许的痕迹。上一次联系还是2013年,郑老师在我的留言板上写:“有人记得自己,心里涌动着久违的温暖。读你的文字,让我感觉时间的伟大。它可以把一个曾经单纯热情的人变得沧桑,也可以把一个曾经幼稚的孩子变得成熟而坚韧。不论如何,希望我们都可以一起朝着幸福的方向前进。”
有时我常常想,如果人生真的只如初见,该有多好。
学习《童趣》的那一年,恰好我正是我对明清白话著作特别感兴趣的时间。那几年我读了原著版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甚至还和朋友一起用拙劣的文笔仿写半文言的小说。两个十二三岁的小孩为此自娱自乐,也给了我们学习文言文的自信心。当时打开语文课本发现一篇文言文竟然可以看个八成懂的时候,心里着实小小地骄傲了一回。
叙述完闺房之乐,沈复开始给我们展示起自己的闲情意趣了。冯骥才先生说:每个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其实,时间是一样多的,只不过孩子会在有限的时间无限放大自己内心的想象,去把属于自己的世界无限延伸和丰富。所以,小沈复才会因为“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而变得“项为之强”。随后,蚊子这个群体在沈复的帐幔里历经磨难,因为这幅帐幔的主人请它们进来不是旅游参观的,而是为他表演节目的,蚊子们被“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当蚊子们老泪纵横头晕脑胀的时候,一旁的熊孩子开心地翻筋斗哈哈笑,又蹦又跳,“怡然称快”;蚊子遭到虐待,我们还是不会同情的,可是可怜的癞蛤蟆也被沈复捉住,“鞭数十,驱之别院”,原因是因为“舌一吐而二虫皆为所吞”。扰了沈公子的兴致,管你是谁。
沈复的小世界,让我想到了弟弟的寿司。高三的时候,弟弟过生日,逛商场的时候他特别想吃三文鱼寿司,妈妈就给他买了一盒,但是叮嘱他别吃太多,因为过一会儿还要吃饭。属于弟弟的生日晚餐,他却吃得出奇的少,他把肚子全腾给了自己那盒小小的三文鱼寿司。
一盒鱼寿司,一方小小的院落,乱糟糟的花草土砾,就可以是一个孩子的全部。等人长大了,回望这一切,可能会变得不理解,可能觉得幼稚无聊,但某时某刻,也许我们就能从里边看到自己的影子。看着看着,心头会庆幸而又不免遗憾,庆幸我们长大了,成长为一个个可以独立思考、踏实行事的大人;遗憾一些日子在以往曾是美好温暖的金黄色的,而我们却再也回不去了。
和以往的日子敬礼,和过去的人儿告别,和未来的朋友说你好。
日子还长,我们还要步履轻盈,满心欢愉地把时光走成缠缠绵绵的温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