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ut out to my friends who help me in competitions
腰不好的小羊终于回到了珠海,也终于有时间理一理比赛的一些想法和思考,虽然不是思考得非常透彻和深入,但也希望能帮到一些刚开始比赛或者刚入行的homie
最近一直和店里的小伙伴讨论“比赛是什么东西,和门店日常出品有什么关联”,这个得拆分成几个小项来说
首先,从咖啡的感官项上去分析。目前主流主要从以下几点对咖啡进行评价:酸质,风味,醇厚度,余韵,湿香气,平衡度和整体。而其中:酸质,醇厚度和平衡度在比赛上是乘2的分数项。也就是说,多变的 优质的酸质,酸甜平衡,没有瑕疵,干净,有着好的质感 合适的重量感 对于一杯咖啡来说是格外重要的。而这些 我认为 对于门店出品来说也适用。
以我们店的标准为例,没有瑕疵的咖啡是可以出品的。也就是说 这一杯咖啡里面不能有明显的涩感,过度的干感、粉尘感、橡胶味、油耗味、西药味等瑕疵风味 触感都是允许出品的
而同时 我们也仍然不断追求一杯符合大众喜好的好咖啡。我认为,乘2的分数项刚好就是客人对于一杯好咖啡的基础标准。因为基于门店出品的经验,虽然一杯拥有着复杂风味,香气浓郁的咖啡会让客人眼前一亮,但如果这么一杯咖啡却同时有着让人无法忽视得瑕疵 让人不愉悦的酸质和水感,相信 不会有任何一个客人会认为这杯咖啡是一杯好咖啡。
其次 我们从其他分数项去分析。这里会涉及到风味描述和客户服务。同时这两个点在比赛里也是乘2的分数项。风味描述 在我理解里就是比打靶子。要求咖啡师清楚豆子本身的风味,清楚自己的参数会怎么影响风味走向,也需要清楚所制作的咖啡是否符合原本的期待和描述。而这个点 我觉得 反而是回归门店很难做到的。因为客人未必能明确感受到咖啡具体的风味,而咖啡师也未必能准确说出来这杯咖啡的风味。这就造成很多的咖啡师在出品后缺乏与客户交流咖啡信息的环节,也同时影响到相应的客户服务。
作为一个不太争气的孩子,一直没有拿到什么特别好的成绩,但也有一直去补足自己低分的项目,customer service就是其中一项。
很开心 分数是在一直朝着心里想要的分数迈进的。
而在里面也能看到我们也可以总结“客户想要什么”—咖啡师的“说到做到”。而这里面是有一整套深层的冲煮逻辑在里面的。
为什么选这个豆子,好在哪里
为什么要用这个粉量,粉水比,研磨度,冲煮节奏,会带给这杯咖啡什么
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滤纸,会有怎样的效果
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水
为什么要用这样的烘焙
我想 一般的门店客人也会想要听到咖啡师跟他们交流详细的recipe和逻辑
而这些的逻辑 最后都会影响到杯中的风味 也就是风味描述上面
除此之外 动作的流畅度 亲和力 说话的节奏也会影响到客户服务
相信这几点 回归到门店 也是一样的
客人 只是想你热情服务 说到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