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与成行

日本,是一个我很早以前就想去见识一下的地方。

这次借着女朋友入职前的最后一个暑假,我们认真地准备了一次日本自由行。

既然是出国旅行,那就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讲一下前期规划和成行的过程吧。

1. 签证    2. 设计路线    3.机票     4. 住宿    5. 货币    6. 通信    7. 市内交通    8. 跨市交通    9. 语言    10. 其他

1. 签证。 日本对我们中国不免签,所以我们就找淘宝代办了自由行签证。目前日本放宽了对中国的签证条件,对中国在校大学生以及毕业三年内的大学生都可以办理无需经济证明的自由行签证,我们只简单交了一些常规材料就顺理拿到了签证。因为当时计划是七月末去旅行,所以在六月中旬我们就开始了签证办理。按照淘宝中介的说法,10个工作日拿到签证。

2. 设计路线。 自由行有自由的优点,同时也就需要旅行者更多地对自己的目的地和游玩内容进行计划。因为我们并没有很多买买买的打算(主要是没钱),又希望尽可能体验更纯粹的日本,所以我们没有选择大城市,比如东京、大阪等,而是选择了一些网红推荐的较为小众的城市。因为女朋友特别想看广岛县的“海上鸟居”和爱媛县的“离海最近的火车站”,还想亲自前往宇治品尝正宗抹茶,我们选择了广岛市、松山市和京都市作为目的地。本来还想去北海道,但由于临时计划有变,所以最终没能去成。

3.机票。 日本与中国之间有大海相隔,机票是必须买的。我们最初订的机票是7月19日国航的“北京-大连-广岛”航班(7:55北京起飞,13:40广岛降落。中国与日本时差1小时,以上均为当地时间),因为行程确定得晚,机票买的晚,所以比较贵,每个人3200元。回程的机票本来买了7月31日乌拉尔航空的“札幌-海参崴-北京”航班(札幌下午起飞,下午到达海参崴转机,凌晨1点多到北京,时间不是很好),但后来因为计划有变,10日游压缩成了6日游,所以这个乌拉尔航空的机票就作废了(每人1600元,不可退票),然后在7月19日订了天津航空的7月25日的“关西机场-天津”航班(18:00大阪起飞,19:55天津降落),打算从天津机场到天津站,再高铁到北京南站。之所以没买直接返回北京的机票,是因为天津的机票便宜一些,每个人2300元左右。

4. 住宿。 日本的酒店价格比中国要高很多。之前也在一些日本网站上找过酒店,都感觉太贵最后放弃了。后来女朋友决定试一下日本的民宿,于是就定了广岛的airbnb民宿,而松山和京都则是订了酒店。广岛民宿:7月19日入住,7月21日退宿,是位于广岛市本川町的“タツミビル”楼的一个两室一厅,距离广岛巴士总站700米左右,步行可达,两天1200元左右。松山酒店:7月21日入住,7月23日退宿,松山市西堀端駅附近的MY STAYS酒店,大床房(1.4m床),房间不大,距离松山JR站约700米,步行可达,两天700元左右。京都酒店:7月23日入住,7月25日退宿,京都市二条城附近的JAPANING HOTEL,双床房,房间不大,京都JR站坐公交约20分钟可达,两天700元左右。以上三个城市的住宿都让我们很满意,干净卫生又不吵闹,能够很好地休息。民宿的家具用品非常齐全,酒店的设施和服务也非常满意。

5. 货币。出发前一周的周末,拿着人民币6300元左右,到中国银行兑换了10万日元用于零花,比如便利店、充交通卡、餐馆吃饭等。因为中间也有些消费使用了信用卡,所以两个人10万日元对于6日游也还算是比较充足的。若想稍微宽裕一些可以再多换一些日元。另外,在换日元时要注意跟银行工作人员说适当给一些小面额的,比如1000和5000的面值比较容易花。如果全是10000元的,相当于人民币600元左右,可能会出现不方便使用的情况。再者,由于日本的纸币面额普遍较大,因此在小额消费中硬币非常流行,分别是500、100、50、10、5、1的面额,所以日本人就设置了很多换零钱的地方,投入1000元可以换成10个100元的,常见于公交车投币处和自动售卖机。为了方便收纳零钱,建议携带一个零钱包。

6. 通信。信息时代,绝对不可以断网,因为谷歌地图和微信这些最紧要的功能都需要无线网。听说过国内的SIM卡开国际漫游和购买国际流量的策略,也听说过购买随身无线盒子的策略,我们最后选择了在淘宝买了两个可以在日本使用的流量卡。这个卡只能使用网络而没有打电话的功能,开启使用后只有10天的有效期,所以也是在日本降落之后安装。4G流量20G,3G流量不限,不同卡槽都能用,100多元一张卡。除了第五天和第六天稍微不给力,网速很慢,找了客服调整之后又稍微好用了一点。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推荐使用的。

7. 市内交通。日本也有类似于国内的公交卡的东西,而且分为好几种,比如西瓜卡、KITAKA这类,在淘宝都可以买到。其中大部分都可以在日本全国通用(除了某些地区的特殊交通工具,比如松山市的有轨电车就无法刷卡)。我们在淘宝购买的KITAKA,也就是“北卡”(虽然是北海道发行的公交卡,但现在日本全国都可以用),里面一开始预存了一点钱。在飞机降落广岛之后,我们到机场的便利店每人充了3000日元,最后离开京都时刚好花完。便利店充卡只需把卡和现金给工作人员,他会把卡放在机器上要求你按几个键,然后就充值成功了。这个卡是不记名不挂失的,所以一定保存好。据说还可以在北海道退掉卡的工本费,遗憾的是我们没有从北海道离开,所以卡也就带回了中国。卡有效期是10年,所以下次去还是可以用的。

8. 跨市交通。我们的行程涉及了三个主要城市,分别是广岛市、松山市和京都市,分别位于日本的“中国地区”、“四国地区”和“近畿地区”,其中广岛市和京都市位于日本本州岛,松山市位于四国岛。在详细查阅了地图并考虑了各城市间的海陆关系和距离后,发现从广岛市到松山市有两种走法。陆路走法是乘坐高速巴士从广岛到今治(四国岛上离“中国地区”最近的城市),再坐火车从今治前往松山市。海路走法是乘广岛市区电车到达广岛港,再乘坐渡轮去松山观光港,再乘摆渡车和市郊电车进入松山市区。我们最后还是选择了陆路走法,因为两者耗时和费用基本相当,而陆路可以观看更多风景。松山市到京都市的陆路非常不便,因此我们选择了日本国内的廉价航空PEACH(乐桃航空)从松山机场飞到关西国际机场(当然选择大阪伊丹机场也是可以的),并根据自己的行李情况购买了一人份的托运行李额。虽然此机票购买较晚,但价格还是很便宜,每人只要300多元,托运行李100多元。从关西国际机场到京都可以乘坐特急列车“HARUKA”或者乘坐机场大巴,都可以往返于关西机场和京都JR站。“HARUKA”列车比机场大巴速度稍快一些,乘坐更舒适一些,当然价格也贵一些。

9. 语言。日本公共设施和旅游景点的语言系统比较完善,公共设施中的英语、汉语、韩语的标识都非常常见,公共交通报站也大多有英语,某些高级的交通工具还会有多语言报站。除了从松山到今治的高速巴士仅有日语报站以外,我们暂时没见到无英语报站的情况。旅游景点的小册子基本都是多国语言,餐馆的菜单也基本都有英语版。交通、餐饮等行业的服务人员一般也都会一些最简单的英语,如果再用上谷歌翻译,基本都能够实现交流,写汉字给日本人看也是比较方便的沟通方式。

10. 其他。

10.1 电源。以前听说过日本的关西关东的交流电频率不同,关西60Hz,关东50Hz,还有日本电压110V,与国内的220V不同,这些在过去听起来可能很可怕。但现在2019年的电器基本都是宽电压的,比如常见的手机充电器、笔记本电脑充电器都是100V-220V的,频率也全兼容的,因此不存在不能充电的情况。唯独需要注意的是日本没有三相插头,如果需要用这样的电器,最好带一个转接头。我们此行没用到这样的电器。

10.2 雨具。在出发前通过连续收看天气预报得知,因为今年的梅雨延后,所以我们会遇到很多阴雨天气,于是我们就备好了大号的折叠伞(挡雨,也可以勉强遮阳)和小号的太阳伞。还准备了两双防水鞋套,但最后也没有用到(我宁可用不到它)。

10.3 服装。因为赶上了梅雨,阴雨天气多,衣服不容易晾干,所以我们就多带了一些容易干的衣服。在酒店洗衣时,也使用了酒店的投币洗衣机和烘干机。鞋子我们选择了轻薄运动鞋和凉鞋都带,运动鞋可以在夏季应对简单的步行,凉鞋则适合雨天涉水,方便晾干。轻便的塑料拖鞋我们也每人携带了一双,毕竟酒店的拖鞋不如自己的舒适和干净。


此处附上一个简单的线路图

暂时先想到这么多,以后还会继续补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