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111)
一天上午,乘高铁送小孩去山东参加考试。在一周内,我觉察到自己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义工,老师,领导,学生,顾问,活动管理者,父亲,朋友,家长,乘客,儿子,受助者,观察者,吃客,游客……
在高铁上,我让孩子帮我去倒了杯开水,鼓励她顺便背书,她看手机时帮她设计时间和视力管理。后来,她吃了些东西,头靠着我的肩膀睡着了……
从孩子只有50多厘米到现在1米62,十多年过去了。在不断的成长变化中,我还能做好应该的角色吗?她还能做好她应该的角色吗?要是有一本家长使用说明书就好了。
《大学》中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虽然,在生活中我们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很多角色还是零时客串,但“止于至善,以德为本”是《大学》给出的“角色扮演法则”。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沿着圣贤的教诲,“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可以做为我借不同角色持续修炼自己的核心法则了。
曾国藩以志在圣贤为核心原则,读书时借读书人角色养志气,打仗时借大帅角色炼身心,为官时借大臣角色修德行,为父时借家长角色正己身。
角色虽多变换,修身核心不变。以此不变而应万变,每一个当下都尽心做好自己,向着止于至善的自我转化,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
富润屋,德润身。守住不变的诚心,演好丰富的角色,活出持续的真善美。
阅读到这里,您的感悟是什么?写下要点,并且即刻、面带微笑的、小小的去实践一下吧。
“半个馒头背后的贪念”(112)
早上吃饭时,岳母先给我一碗“高能量的营养粥”,又给了我某大品牌的粗粮面包,接下来是我爱吃的玉米棒,我完全被幸福包围着,好感恩,好喜悦啊。
这时,岳母自己夹了半个馒头吃了起来,她还去盘子里用馒头蘸面饱上掉下来的黑芝麻。口水在我嘴巴生起,我的一丝“不满”冲上了大脑,“那么好吃的馒头,居然妈妈一个人吃,她不知道我最爱吃面食吗……”
《大学》的精神不是诵读,而是“大的觉知力”,觉,觉察,觉省,觉照,“眼见为实,其实是不靠谱的”,而“心诚则灵,才是内圣外王之重”。
止贪吧,一点点觉照力升起,刹那间自己觉察了“半个馒头后的小我的贪念”,我这个百万金钱不动心的人会被半个馒头“搅乱了心绪”,还如何实践“心平气和”呢?
于是,用思维去劝解“这个贪念”,让它了解妈妈已经把最好的粥、面包、玉米给了它,这些比馒头贵而且营养好,而且,一定还有半个馒头在后面呢,“知足引发快乐,贪恋制造痛苦”,我们珍惜已经拥有的,祝福和感恩一切的发生。
果然,就在这时,热腾腾的半个馒头来到我面前。谢谢妈妈,祝妇女节快乐,尤其是通过这个我特爱吃的馒头,又一次的感受到“家和万事兴”的愉悦。
半个馒头,可以引发血案,也可以走向祥和。由此可知,事情本身并不重要,关键是对“事情”产生了“贪嗔痴奢疑慢”等“不正念”,还是产生了“正心诚意”的善念。
打开“幸福之门”和“烦恼之门”的钥匙一直在自己心里,觉察自己在“自得其乐?还是自讨苦吃”,然后主动的修己吧。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读通“丈母娘和半个馒头”这本书,让我再次明白了我是一切的根源。无论发生什么,都不是他人的问题,而是我的问题,严格的说其实也只是“小我”的问题……
阅读到这里,您的感悟是什么?写下要点,并且即刻、面带微笑的、小小的去实践一下吧。
#无戒365挑战 周伯通(安柱)日更1000 第70天
阅读到这里,您的感悟是什么?写下要点,并且即刻、面带微笑的、小小的去实践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