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索半天,不知如何开头。第二次读到朱光潜老先生的《谈动》和《谈静》,缘于想从中再次领悟到些什么重要的东西以给自己一些正确的指引或是同种遭遇的心灵抚慰。记得是去年偶然间翻到这本书,便一发不可收拾地阅读起来,不仅对于其文笔,还有作者高超的人生境界,实在令人钦佩、感动。当时自己课后也煞有介事地写了一篇《自谈读书》的观后感,原本打算一一写下所有切身的热烈的感受和体会,不知为何没能完成这项功课。既然今日又有这样的机会,我想我是不能再放过了。
我所写的内容是在作者提出的观点的基础上再从本我出发的一些见解,不见得跟作者亦步亦趋,毕竟跟这样的美学大师相比无论在任何方面都相差甚远甚远。
就我个人的观点和经验而言,躯体的动与心理的静的有机结合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在人的成长和发展历程中,尤其是十八九二十多岁的青年(站在自己所处的年龄阶段分析会更加科学合理,况且我还不具备分析更高年龄段的能力),由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以及自身身体和心理的成长,各种情感的成熟以及内心需求与现实的矛盾,心境经常出现不宁静的情况,常常伴随着烦恼情绪的产生,本该活泼泼的青年变得颓唐沮丧,又不能借以佯装出一副成熟稳重的姿态,实在让人担忧。
原文中提到“闲愁”一词,非常到位地解释了大部分烦恼的来源和含义。闲人大半易于发愁!我给这句话末尾要加上一个石破天惊的破折号!这里指代的闲人仅是无所事事之人,并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人。就我自己,仔细想想,便是个闲人,倒也不能说是不折不扣的闲人,因为好歹也看看书跑跑步。闲人的状态是很可悲的,特别是对于那类不能心安理得闲下来的一类人,若说酷刑之于人最甚者莫过于绞杀,那登峰造极之酷刑就是忍受“闲”的煎熬了。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处于期限较长的煎熬里边,但有些短暂的“闲”的煎熬通过肉眼和切身的体会还是能够感受得到的,我也可以很私人地记下来并说说我是如何处理的,当然只叙述积极的处理方式,消极的大家心知肚明心照不宣好了。
积极的处理方式就跟主题—动有关。为了更好的将我对此的理解表述出来,我决定举一个小例子,而且一个足矣。我想到的是蓬头垢面的自己赖床一直赖到日光中天,忧来无方的情绪搅得内心烦闷痛苦,睁眼躺在床上犹如暴毙的死尸,时而辗转反侧,不愿起床,不知道自己要干嘛该干嘛,书桌上是一团糟,麻烦事还有一堆......照以往的经历,如果不加以解决这种情况不对这种情况采取措施的话,这一天绝对不会过得轻松,势必会浑浑噩噩不知所然,事后还会用力的后悔自责。对付这种顽症最上乘的汤药,动!对,没错,一定要动起来。当我鼓起勇气(至于为什么要鼓起勇气我不得而知,但确确实实需要一股勇气)下定决心踢开被子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继而洗脸刷牙,再换身衣服后,再去从容地吃一份午餐,收拾书桌,整理橱柜,去操场打打球或是去跑跑步,真正的动起来了,诸多烦恼也就不知不觉逃遁掉了。整个过程最难完成的一个环节就是鼓起勇气,别问我到到底底为什么有这样一个环节及它的作用,我能做出的最好的解释恐怕就是:克服自己吧。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战胜的不是周遭的环境也不是他人,而就是你自己。
这样动起来后,便摆脱了闲人的身份,躯体上得到运动,也就无暇顾及多余的乱七八糟根本子虚乌有的想法,烦恼眼下也就烟消云散了,这是动的妙处,自我调节机制中理应掺杂进去。
与之相对应的是静。朱老先生理解的静即为感受感知,于静态中感受万事万物的存在形式,感知生命之美。“任何一把剃须刀都有其哲学。”也就是说世间万物都有某种认知的东西,或许是一个哲学理论,或许就是单纯的美。静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处世原则,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此外,我所理解的静不仅涵盖以上一层意思,还有另外一种较微观的表述。“静坐常思己过”,在这个喧嚣的城市里我们避免不了跟别人打交道,成年人的社交,即使在学校也是十分复杂的,我们应该为自己空出一段与自己单独相处的时间,抑或空出一段单独与自己灵魂相处的时间(我非常愿意相信自己能跟自己的灵魂对话),时常反思、总结,对于做得好的地方加以鼓励,做得欠妥的地方进行改正,静处总能提供这样独立思考的环境。
我现在基本以内向自居,一次偶然的发现让我认清自己的性格,因为我倾向于从内心深处汲取力量来表达自己(内向者并非寡言少语之人),同倾向于与他人交谈这些外在方式来摄取力量的外向的人相比,如我这般内向的人更善于发现事物的本质,更善于从生活中找出一些认知的东西补充自身发展所需的能量,也就是说,这种人更加喜欢静态一点的生活,至少对此不会排斥,由动到静的转变更加容易和顺畅。
佛家弟子有打禅的习惯,是静最直观的体现,那是他们的修行,虽对佛法一窍不通(有心向佛),倘若我也养成打禅的习惯,我觉得我修炼的一定是宠辱不惊坦然受之的佛家精神。静处能够形成这种精神,于灾难困难面前不慌不忙,于嘲笑鄙夷面前不卑不亢,因为骨子里有了静的特质,也就自然而然形成了一种思维惯性,凡事便能冷静处理了。所以,有哪位大师曾遇事就慌不择路地乱蹿?只有那修行不足的小沙弥在一个劲地喊着“师傅!师傅!”我们其实还不如小沙弥。
人的成长发展本着动静的平衡,动静的有机结合,也许才会真正的快乐。一味的静,便是离群索居曲高和寡故作清高,一味的动,是否考虑去医院看看呢?
谈动静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本文参加#未完待续,就要表白#活动,本人承诺,文章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道一声珍重, 往事一幕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