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就得什么类型都读”这是很多人对我,一个刚进入大学的人说的话,似乎是因为潜意识里总是看不起自己爱看的无营养小说,那天走过图书馆看见一架子新入库的哲学书,就想着,我就是要告诉自己,这类书我也看,我也看过。好像是为了很无聊的证明什么。
拿起《不惑》的时候,纯属因为它放的位置与我眼睛平行,且封面简洁,说到底,以前对于这类书是避之大吉,甚至根本不知道铃木大拙是谁。
“我要开始看不惑了”,像是一个很郑重的仪式,告诉小伙伴的时候还被嘲笑四十岁的老女人,一直持续到我告诉她我终于把书看完了,像是完成了某种使命,我终于看完了一本别人看不懂的书。当然,我也没看懂。
书里就是一个字“禅”,“禅”字很妙,与“佛”等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很难解释,铃木大拙大师似乎想讲清楚这件事情,或者说至少让人对此有个一知半解。书本后面有很多大师的评论,像钱穆先生之类的,只可惜,人家本身就已经是大师了,而我这等平凡人了依旧看得云里雾里,看了前句忘了后句。
之前接触到的最容易理解的是《功夫熊猫》里对这类文化的诠释,这些原本是东方的文化,却在美国片里让我看懂了些什么。只不过,我也从未仔细了解过,悟出什么全凭个人感受。也有可能只是因为我更容易吸收画面效果。
哲学,禅这类玄妙的事物太需要逻辑了,一句话给你绕半天,要是像看小说那样看下去,看了后面绝对会忘了前面。刚开始几章我还会琢磨琢磨,有时看下去看不懂了就翻到前面去对照一下,然而后来,似乎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我也就不计较了。
好多人看到我看的这本书总会赞叹一句好厉害你都看这样的书,这时总会感到一丝羞愧,啊我也是第一次看,说知道看不懂啊。于是老跟人调侃,我本来一点都不惑,结果看了《不惑》,反而惑的不要不要的。然后又被小伙伴调侃,这种书写出来的目的就是把你弄糊涂。
书是好书,这不是我说的,这是大家公认的。但是要看懂,起码我的道行还不够。
快看完的时候,一脸正经的跟小伙伴说
“我觉得我悟出了点什么”
“真的假的,悟出了什么”
“悟出了我不适合去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