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出生在一个农村的家庭里,家里有兄弟姐妹九人,父亲曾麟书只是一个普通的教书先生,所得的薪水仅仅够一家人糊口之用。他自己也没有过人的天赋,资质平庸,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笨小孩”,而就是在这种不利的条件下,他却能名扬天下,最后成为清朝中兴第一名臣、一代大儒。
是什么让他实现了华丽的转身呢?我个人认为是两点,一是读书,二是自省。
关于读书,他在晚年的日记中曾说:我这一辈最值得夸耀的就是这一生没有一日不读书。事实上他确实也做到了。不管在平时操持公务还是行军打仗,亦或是身患重病、弥留之际,他都能坚持读书,无一日荒废。这是何等的坚持,何等的热爱,何等的可贵啊!恐怕光是这一点古今中外就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而且,不光是读书,他更是笔耕不辍,为书籍做摘抄,做札记,并且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悟,给出自己的评价和见解,这也正是他的可贵之处――不死读书,他善于将书本中的内容转换成自己的知识储备,并融会贯通,自成体系。
关于自省,他更是做到了极致。古今中外能自律到他这种程度的人绝对凤毛麟角。他年轻的时候和普通人一样,也会犯许多毛病,也有许多不良嗜好,比如喜欢女色,小心眼,心浮气躁等。但是,他都能做到自我反省,自我教育,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不只是自省停留在想的层面,他会针对自己身上的问题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并按照自己制定的规划或标准,坚定不移的执行,最终,克服了一个个不良习惯,戒掉了一个又一个不良嗜好,逆袭人生,终成大器。
也许,他所取得的成就是我们普通人一辈子也无法企及的高度,但是,他热爱读书、勤于思考的习惯,以及对知识的渴望孜孜不倦的追求的品格却是我辈可以学习的。他对自己的严苛要求我们也许做不到,但是,他善于反思,勇于改正的自我修炼的精神却是我辈可以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