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龙的评论让我有些汗颜,因为前几篇都是随笔,随意发挥,凑些字上去。上周五本来想一想换一下思路,写一下其他类型文章,甚至简书各个专题都尝试写一下。比如历史人物类,这一块也有所了解,当时觉得毕竟这方面的材料要好找一些。有了材料,在组织一下语言,似乎就没有什么问题。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也尝试了一下,觉得有点头大,这样就不了了之。后来反思了一下,还是觉得自己的阅读量不够。我记得汪曾祺老先生晚上在大学做文学演讲,之后有学生问:我写小说没有思路怎么办?汪说:喝的水多了,尿自然就有了。
的确,这几年安安静静的把一本书读完的时刻不多。因为离图书馆很近,会时不时借一些书来看,一次可以借十本。我每次借个5-8本,借玩之后,马上在网上续借一下,这样就可以放在手里60天。不过每次再多看1-3本,后来索性就不借了,似乎借书是个负担,还要考虑是否过期。
这倒有些怀念在武汉的几年和刚来上海的一两年,这时候看书比较诚心,不少长篇小说都是这时看的。读《平凡的世界》的感动,《白鹿原》的厚重,《一句顶一万句》的朴实,基本上都是长篇小说,可惜当时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这也是以前看书不得要领,似乎看得比较多,也较广,可几乎没什么印象。小说要看长的,后来越来长,居然看起通俗小说,也就是休闲小说。说实话,大学时还是比较鄙视这一类小说的,动辄三五百万字。伴随着电影也是越来越长,这或许显示自己的自大,浮躁,空虚....
元旦的时候学生叫我买一本书,叫你的全世界的路过,张嘉佳的。突然想起网上关于网友说庆山(安妮宝贝)的言论,很有意思:她错误地,或者说无意地,引领了潮流。写的都是边缘人物,却被大众阅读。这样就顺便买了她的两本书:莲花和春宴。
前几天书到了,我给了学生。
“怎么是小黄书?”另一个学生说,他指的封面是黄色翻盖。
“小黄书?她的书我以前在书店见过,(封面)好像都是黄的。”
“真的?”
“嗯嗯,可能这就是她的(封面)风格。”
昨天在图书馆借了几本文学杂志,睡前看着居然睡着了,后醒来把衣服脱掉就继续入睡。晚上梦见自己写东西和指导别人写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