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了就能教研集团化吗?
——今日参加民族集团教研组会议的冷思考
周国新
今天下午两点半,我和赵集校区的阮铁坤、尚坤、王志刚、陈利刚在民族中学教研3室参加了本学期第一次集团校教研会。
会上王献礼主任阐述了集团校教研的新思路及其操作——打造“智汇课堂”教研模式:第一阶段示范引领:即每个教研组推荐一到两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准备上示范引领课。
第二阶段集体备课:即由上课人主讲教学设计,同组人员集智备课,形成较为完备的教学设计,同时对教学生手进行教学设计的引领和培训。
第三阶段集体评课:对示范课进行优点的发现放大和整合,对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进行辐射。
第四阶段模仿磨课:即由教学新手上模仿课,然后进行议课、反思。
同时提出让关集、赵集两校区的教研融入民中的教研的要求。
接着刘祥富主任也谈了自己对教研的理解,之后王勇校长进行强调,对教研提出希望和要求。
最后王献礼、刘祥富两位主任又和赵集、关集的参会代表研讨了三校区联合教研可能遇到的困难。
既然是集团化办学,进行一体化的教研是必然的。但这种集团化的一体式的教研提法却遇到了很多挑战:
一、三校区教学作息时间的不一致。
尤其是下午的作息时间,民中下午3:10分开始上第一节正课,而关集、赵集下午3:20第一节正课下课。
2、三校区课程安排的不一致
三校区教师情况、班额等存在较大差异,课程安排各有不同。在同一时间进行教研,课程如何调开?比如周二下午1、2节课为七八九年级语文教研时间,而我却1、2节都要上课,每个周都跟别的老师调课吗?周二下午一二节有课的语文教师就我一个人吗?如此都调课还不如重新排课程表呢?
3、分年级教研,年级课任老师少到无法研讨
像民中那样一个年级二十多个班,分年级教研是有氛围的,而赵集校区一个年级只有几个班,比如八年级物理,五个班仅有一个教师,如何研讨?我们这样的小学校之前都是分学科(政史地等甚至是合学科)教研,从来不分年级。
怎样才能科学地整合教研组,融入民中的教研还真伤脑筋。
4、教研和教学等其他事务冲突
教研很重要,是一种说法。但实际上是学校的一切事都比教研重要。我们多数教师周课时都在12节以上,再加上早自习、晚自习、午自习,还要备课写教案、写各种学习材料、批阅学生的作业和不交作业的学生“斗争”,教研还有多少时间。我们学校的校长、主任除集团校下派的徐朝晖不再代课外,都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多数还兼代班主任,教研对于这些人而言早成了鸡肋。而且还有从上到下的各种检查、督导、活动,谁还有多余的精力搞教研?
五、教研真的能带来好分数吗?
教研服务于教学,教研开展得好,教师业务成长得快,教学质量高。说起来,合情合理。但在目前的教育生态下,在民中多年的教学惯性下,有多少老师相信教研能带来集团校领导要求的高分数?
一系列的事实告诉我没有几个教师信,更重要的是包括校长在内的校领导自己也不信。
为什么要加那多的自习?为什么要学生买那么多资料、做那么多试卷?为什么要进行
那么多次的考试?而所有以上的行为多数都是校领导倡导、组织至少是默许的。
在对分数的渴求近乎变态的背景下,搞连自己都不相信能带来高分的教研,还美其名曰不走形式,至少我置之一笑。
其实,关于教师成长我是有自己的看法的。教研磨炼的是外功,教师成长最重要的是内功的修炼。而教师修炼内功最好的途径,不是教研而是读书和反思。教师疲于奔命,无暇读书,或者无暇通过读书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他在讲台上就无法站直。教师疲于追分,根本没有反思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意识和习惯,他就不是一个优秀的教师,至多是一名索分能手。
这正如学生学习,如果学生没有独立学习的过程和独立思考的结果,老指望看所谓的学习高手的学习示范,或老指望通过和一群和自己一样的低能学习者进行讨论来提升学习质量,纯属天方夜谭。
所以,校本教研的春天还在远方,那种指望者集团了,就能搞好集团化教研的想法和做法,只是糊弄自己的一厢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