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有个布商名叫宁青阳,年轻时白手起家从事布匹生意。由于经营有道,生意做得不错。
宁青阳成亲一年后,妻子便生下一个女儿,取名宁凤,从此一家人过着平淡的生活。
然而,宁凤五岁那年,妻子得了急病去世,宁青阳伤心不已。就这样,宁青阳一边照顾女儿,一边经营生意,每天过着忙碌的生活。
宁青阳有个哥哥名叫宁青山,住在邻县。他劝宁青阳再娶一个媳妇,然而宁青阳对妻子感情深厚,决定不再续娶,独自一人将女儿抚养长大。
宁凤到了婚配年纪,宁贵替她选了一个丈夫。小两口成亲后,恩爱有加,对宁青阳也很孝顺。
随着年龄的增长,宁青阳对家业越来越力不从心,于是将家业交给宁凤小两口打理。
起初,宁凤二人对宁青阳如往常一般恭敬,孝顺。久而久之,宁青阳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宁凤二人竟开始嫌弃他老不中用,诸多麻烦事。
于是,宁凤夫妇时常言语上指责宁青阳,整日没有好脸色,后来甚至对他动起手来。
宁青阳没想到自己含辛茹苦拉扯大的女儿,竟如此对自己。他日渐消瘦,终日闷闷不乐。
这天傍晚,女婿又在指桑骂槐,宁青阳心气郁结,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一气之下,他连夜离家出走。
宁青阳没有去处,本打算到邻县投靠唯一的侄子宁川林。然而,自从哥哥去世,宁青阳便很少与侄子联系。
宁青阳心想,自己身强体壮时,不与侄子联系;如今年迈体弱,落魄了反倒去找他,侄子未必会搭理自己,甚至还会被旁人耻笑。
想到这里,宁青阳放弃了投靠侄子的想法。从此,漫无目的,四处流浪,一路以乞讨为生。
最后,宁青阳来到永福村,暂住在山脚下的一间破庙里。比起流浪,破庙起码还能遮风避雨。就这样,宁青阳白天外出乞讨,夜里便回到破庙休息。
一天,宁青阳照旧外出乞讨,他看到不远处一户人家正开着大门,便缓缓走过去打算讨些吃的。
这户人家的男主人恰巧在门前,扛着锄头正要外出。宁青阳刚开口:“好心人……”然而,待他看清男主人的面容后,他急忙低头转身离开。
只听见锄头落地的声音,随即宁青阳被男主人一把拉住,只听见男主人试探着问:“伯父?”
原来,这户人家的男主人正是宁青阳的亲侄子宁川林。宁青阳见躲不过,只能轻声答应着。
宁川林的父亲去世后,他与妻儿仍旧住在邻县,每天耕地劳作。谁知,几年前邻县遭遇蝗灾,宁川林种的庄稼全都毁了。
他当即决定举家搬到永福村,没想到几年后会在这里遇到乞讨的伯父。
宁川林说什么都不让宁青阳离开,说道:“实不相瞒,您的遭遇我后来都知道了,只是不知要到哪里寻找您。从今往后,您就住在我这里,我给您养老送终!”
宁青阳一听,连忙摆手,仍旧挣扎着打算离开。
见状,早已闻声出来的宁川林的妻子蔡氏,也出声挽留宁青阳说:“伯父,您就安心住下吧,我们会像孝敬公爹一样孝敬您!”蔡氏说完,示意身边的儿子宁天赐赶紧拉宁青阳进屋。
此时的宁青阳老泪纵横,就这样,他住进了侄子的家中。宁川林和蔡氏都是心地善良的人,将儿子也教导得很好,一家三口对宁青阳十分孝顺。
在宁川林夫妇的悉心照顾下,宁青阳的身体逐渐恢复健康。他试着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却总是被宁川林夫妇拦下,只让他好好休息。
一转眼大半年过去,这天,宁青阳闲来无事,到集市转悠。他瞧见一个卖观赏鱼的摊子,便走过去看看。
不料,养鱼的盆中两块不大的石头,引起了宁青阳的注意。他年轻时有段时间爱好石头,成家后忙于生意,就再也没关注过石头。
宁青阳一眼就看出那两块石头不一般,定能开出玉来。侄子和侄媳妇平时勤劳肯干,家里的生活还不错,时常给他一些银子,他总舍不得花。
眼下,他当即找摊主买鱼,连同盆和里面的石头一并买下。
紧接着,宁青阳找人开石,没想到,里面果然开出上好的玉。他将玉直接卖给珠宝铺,足足卖得两千两。
宁青阳思来想去,便将银子全部存到县城的钱庄里。
又过了一个月,宁青阳外出回到家,还没进屋,就听到宁川林对蔡氏说:“明日我与几个同乡要去给贺员外做个见证,他要将地卖给一个外乡人。”
“怎地突然卖地?”蔡氏疑惑地问。
“不清楚,要是咱家没遭遇蝗灾,指不定也有钱买地了。”宁川林说完,随即无奈笑了笑。
“咱们现在也挺好的,幸得相公你及时决定我们搬到这里,今年收成也不错。”蔡氏安慰宁川林,他才点了点头。
这时,屋外的宁春阳假装刚到家。进门后,他故意询问宁川林明日打算做什么。宁川林告知后,他说自己闲着也是闲着,想跟去看个热闹,宁川林便应下了。
第二天一早,宁春阳和宁川林来到贺员外家要卖的几亩地。
双方丈量后,正准备签约,谁知宁春阳忽然大声问道:“今日卖地之事,谁是保人?”大家纷纷看向宁春阳,随后,指了指身旁的薛老伯。
宁春阳看了看买家,又看了看薛老伯,笑着说:“按说这卖的是永福村村里的地,你都不先问问同村的村民是否有人要买,就直接卖给外乡人了?是觉得村里没人买得起吗?”
此话一出,围观的村民开始议论纷纷,觉得宁春阳说得有理,便有人开始起哄。薛老伯顿时脸上挂不住,无言以对。
买家是个身穿锦缎的中年男子,他上下打量着宁春阳,不知眼前这个衣着朴素的老汉,哪来的底气敢搅黄他买地的事。
于是,他嗤笑道:“这位老伯的意思是,您想买这块地?若是您真要买,我自然会让给您!”
村里人都知道,宁春阳大半年前还是个乞丐,四处乞讨为生,得亏侄子收留,他才有落脚的地方,他怎么可能买得起这块地呢?听到买家这样说,围观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没想到,宁春阳却淡定地问:“此话当真?”
买家先是一愣,而后轻蔑地说:“当真!”只见宁春阳满意地点点头,正要说话,却被宁川林拉到一旁,低声劝他先回家。
谁知,宁春阳拍了拍宁川林的肩膀,示意他别担心,随后转身对众人说:“这块地我买了,我这就去取银票来。”
这可把宁川林吓坏了,他急忙再次阻拦宁春阳说:“伯父,咱家根本没这么多银子买地,您老人家先回家去吧。”
随后,宁川林就要回头向买家致歉,却同样被宁春阳拦下。只见他拉着宁川林往家的方向走,边走边不忘回头请在场的人稍等片刻。
宁川林一路担忧,到家后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这时,宁春阳拿出两千两银票,宁川林见了惊得目瞪口呆。
宁春阳说明银票的来历,并说会将地买下交给他来打理,但宁川林说什么都不同意。
“川林,要不是你收留我,我指不定已经饿死在哪个街头。我仍旧记得那晚旧疾复发,你冒着狂风,连夜跑到郎中家替我抓药,我服下药才缓过劲儿来。”
“你一家三口待我如此好,我也只能用这个方式来回报了。”
就这样,宁春阳买下了贺员外家的地,全部交给宁川林打理。
没过多久,宁凤夫妇不知从哪听说此事,认定宁春阳藏有很多钱财,二人亲自上门讨要。谁知,宁春阳压根不愿见到他们,更是让宁川林将他们赶出去,从此断绝与宁凤的来往。
后来,宁川林没有辜负伯父的期望,将家业打理得越来越好,并在伯父的催促下,送儿子天赐进私塾念书。
从此,宁川林一家三口更加孝顺宁春阳,过着安稳幸福的生活。
改编自《民间故事》。关注@心言笑语 一起听故事,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