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还是去了咸阳,从车窗望去,路牌上清晰标着**陵,不远处就拱起一座土山。这是一块风水宝地,老百姓也晓得,所以在皇陵前面,密密竖着石碑,沾染着龙气,安眠着先辈,也安慰着后人。
在咸阳呆了几天,吃面,biangbiang面。天总是雾蒙蒙的,阳光不能爽快地透射在地上,心上就被裹了一层霾,总也提不起兴致来。逛了地下汉唐书城,随手翻了些书,就直奔博物馆了。
有趣的是,咸阳博物馆是免费的。这像是天上掉了馅饼,让我受宠若惊。博物馆里不算大,陈列的文物却也不少。以我贫瘠的历史知识只能走马观花,仅能从竖起的文字里略知大意。好在有另外好学之士聘了导游,我紧步跟上,聆听受教。
博物馆里清静悠然,布局雅观有致。想想真是个读书研修的好地方。走出大门的那一刻,路上行人匆忙,恍若时空交错。
又回闹市区,车窗上见到关中老碗,勿忙下车。堂内装修细致有心,但细细追究,原不是西安的关中老碗,后面端上来,究竟有些失望。
车盘旋而上,半个多钟头,到了昭陵。这是唐太宗李世民安眠之所。冬日午后的阳光直射下来,身上暖起来,远望着昭陵人为修筑的石阶,我竟想起来,他是否愿意这么多人前来打扰。
突然很思念远方的好友,踩在还未化尽的雪上,给他播通电话,聊起来,我在昭陵前面,有些怀古,莫名的伤感!
我还是没能走进去,上车离去了。
袁家村,就在山下。
人为布局的有致用心,但终究还是人为布局。关中的粗放与尘土被突显出来,有些味道,但说不出美,也说不出丑,这就是关中的味道。沿街走进去,檐下一脉流水显得灵性十足。但门前陈设得大多是工艺品,让我想起寺庙佛像前成堆的专为善男信女预备的纪念品。实在有些无聊。
倒也有原汁原味的吃食,羊血泡馍,自制酸奶,豆腐,还有红艳艳的辣子,也值得停留品尝。
回去的路上,又去了茂陵,绿松苍翠的用栅栏围起,远望竟孤独的紧。路边指示牌下停车驻足看了说明,到了正门,竟也要门票。
一路驱车到博物馆门口转了下,就离开了。
看到这些世功显著的人,还留着遗址,还是有生命终将逝去的伤感,何必留给后人,这一念?!
晚上跑到东北老锅乱钝,一锅黑鱼没有吃完,酒却喝醉了。
咸阳, 一直在书上熟悉着你,今天醉在这片土地上,竟然有莫名的感受,仿若很亲切,却又全然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