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都会坏的,快点去刷牙!
你想挨冻吗?拿好你的外衣!
磨蹭什么呀?怎么还不做作业?
说多少遍了,你是姐姐,别和弟弟打架!
怎么这么懒,把你的碗放进水池里去!
快点穿鞋,班车都要开走啦!
别哼哼唧唧的,烦不烦啊!
总是丢三落四,快把玩具捡起来!
这些语言很耳熟是吗?是不是作为父母经常对孩子说的话呢?现在回想一下,在家长对孩子说这些话的时候,孩子又听过吗?或者说,即使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了,速度快吗?是不是还有些不情不愿呢?
那让我们换一种方式来感受一下:
你要怎么做牙齿才不会脏呢?
出去时你需要带什么,就不会着凉感冒?
关于作业你有什么计划?
你和弟弟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们讨论过,吃完饭要把碗放在哪里?
你要怎样才能赶上班车?
想想看你怎么说才能让我听懂呢?
玩完玩具后你该怎么做?
如果家长们这样给孩子说的时候,孩子是什么感受呢?会依然拖拉磨叽,还是很愿意合作呢?答案是肯定的,换一种方式跟孩子交流,孩子的做法会完全不同。
这是为什么呢?
之前所列出的8句话,家长是以命令的口气讲给孩子听的,孩子听到后的感觉就是:这是父母要求我必须做的,这是大人的要求和我无关,即使我有意见,也没有被尊重。第二组的8句话,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是理解和尊重我的,我的意见也是可以被采纳的,当然也更愿意配合父母完成他们提出的要求。
这样的说话方式,就是正面管教中的启发式提问。
启发式提问是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被提问人的潜意识中的目标,以及所思考的问题、原因、感觉以及找出事件发生后解决的方法。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答案都在被问者的心里,如果我们用命令式的方法直接告诉对方提问者的答案时,如果这个答案和对方心中预期的吻合,那可能会有一个双赢的效果,如果不是对方心中的答案,那么就很难让对方按照提问者给的答案去执行。所以,启发式提问就是用提问的方式,将对方心中的答案问出来,然后再让其选择合适的去执行。
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都有合作的存在,刚所说的这个过程,也是提问者和被问者的一种合作。在和孩子的沟通过程中,父母要学会使用这种合作方式,用良好的合作方式来维持与子女的人际关系。有句话说,“孩子的感觉好,才能做的好”。当父母给孩子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合作关系时,孩子当然可能做的更好,也能更轻松的达到父母的预期。
这种方式在教学或者成年人的工作关系中也是非常适用的。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双向交流的一种必要教学手段和形式。问得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会得到有效发挥。工作中,和同事相处时,也可以采取启发式提问的方式,把解决问题的主导权和责任交给对方,在对方感觉完全被理解、被尊重、被肯定的基础上,合作也就更加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