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阶段,我的boss跟我语重心长的讲述“主动”二字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事情的起源是因为我性格比较内向,所以导致跨部门协作的意愿较弱,boss针对这点对我提出了他的建议。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的认识到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成事,欠缺的或许不是能力,而是观念所限制。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做事方面的观念,谈谈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能力不差,但个人发展不尽人意的原因——缺少主动性和有效性。
主动,才能改变处境
要说主动性,其实就是我们主动想要改变环境的意愿。很多时候,事情能不能做成,问题能不能解决,取决于做事情的人是否有主动性。特别是在不理想的环境中做事情时,个人更需要主动创造一个好环境。
记得有一次午休去食堂吃饭,排队的人很多,以往的人都是在室内排队,结果那天有些人就排到了室外,导致后续的人也跟着在队伍的后面排队,也就是大热天的在室外排队。等我到时,眉头微微一皱,发现事情并不简单,心想这样下去,我可能要在三十五六度的室外排10分钟队,这样可不行。当时我就组织大家进入到室内排队,就这样大家都进到室内吹空调,也就避免自己傻了吧唧的在室外蒸桑拿排队。
而在工作中,主动性不光体现在自我驱动的完成工作,也体现在跟上级的主动汇报上。很多人想着自己勤恳的工作,领导就会主动提拔自己,可是现实则是这些人在领导心里根本没有印象,因为很多人太少的主动沟通,让上司很难记得这些人的工作成绩,这是其一。
其二则是不主动汇报工作进度也让上司心里很慌,上司都不知道你工作有没有完成,会不会影响整体进度,反正心里慌的一批,但又不能天天追着问你问。在这种担心下,不主动汇报的人无法获得上司的信任,也就别想着承担更重要的事情。就像电脑更新如果没有进度条,那只会让人觉得这是个渣渣电脑一个道理。
很多时候,大家习惯于所有事情都被安排好,当遇到麻烦时,上班则抱怨公司、上学则抱怨学校、旅行则抱怨旅行社,然后陷入消极等待。其实只要我们有一点主动性,就能改变处境。
坏的环境不会因为我们的抱怨而变好,但我们可以主动换一个不抱怨的环境。
很多人做选择的时候担心这担心那,但我想说的是,没有任何一种选择是不存在风险的。但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只不过是将选择权交给了他人。很多时候,只要我们主动,情况总会越来越好,因为主动可以获得别人胆怯而不敢获得的成果,泡妞也是如此,主动出击,成就报的美人归,不成就赶快换下一个妹子追,而不是心里想着,身体却不敢动,眼睁睁看着妹子被别人泡走。
能达到目的才算得上有效
再说说有效性,其实有效性就是做啥事,要能达到开始所设立的目的。之前我分享了如何开会,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方法,保证会议的相关信息能够准确无误的传达给每个人,每个人都知道干啥,最后达成开会的目的,这就是有效的开会,而反之,无效的开会就是走形式,讲空话,上面的人说的嗨,下面的人困够呛。
有效性最重要的核心就是要记住做这件事要达成什么目的,开会的目的在于有效协作,对接的目的在于有效执行,至于用什么手段,那取决于特定的条件,不是领导说啥就必须要怎么做。
举个例子,比如说领导十万火急的让你给客户打个电话催回款,结果你打了两个对方没接,你就不管了,过了一会领导问你情况如何,你说对方没接,这事不怪你,领导听了都想打人。难道电话打不通就不能微信语音吗?微信语音不通不能钉钉吗?钉钉不通可以给客户同事打电话啊?方法有的是,但缺少有效性、心里不想着怎么达成目的的人脑子里只有简单的执行——领导说要打电话,打电话不接,那问题就不在自己身上。
你说,这样做事态度的人,能获得其他人的信任吗?
有效性这个概念可以延展到方方面面。有效沟通,就是要保证对方能充分理解我们的意图,不曲解,不遗漏。说一遍不行那就说两遍,像我现在工作中就追着同事跑,一旦涉及到对接部分,钉钉打字发一遍,自己再跑过去口头叙述一遍,最后再让对方总结一遍,这才算完事。
发了一条信息,都必须收到接收方的确认才算通信完成,而不仅仅是把信息发送后就可以了。就好像钉钉里看见对方已读,就以为完事了,那是不行的,必须收到对方的肯定的答复,这件事才算交代出去。
在这点上,我们要向催稿狂魔陈独秀学习,为了 《新青年》的文稿,挖空心思的追着鲁迅催稿,在这里推荐大家去看看《觉醒年代》,看看伟人是如何有效催稿的。
综上所述,结合有效性和主动性,我也发现了自己欠缺的不是主动沟通这个行为,而是遇见挫折后,依旧思考如何完成目标的”主动“。
愿大家都三省吾身,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