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到底有什么不同
一、 关注行为背后的信念
正面管教的第一个不同是它关注“行为背后的信念”。泰罗尔结合实例与我们解释了“冰山理论”。浮在表面的冰山是我们看得见的孩子的行为,沉在水下的更大的冰山才是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最底层的冰山则是还是心底的信息。
目前在中国许多家庭中大宝对二宝的到来表示嫉妒,父母要如何平衡爱或者解释清楚我是平等对待两个宝宝的事情上遇到了极大的挑战。泰罗尔用了一个“被推下王位的感觉”的故事做了讲解。
有一个四岁的宝宝,有一天,她的妈妈抱着一个更小的宝宝回来了,妈妈一直关注着小宝,给他吃,陪他睡,还不时地抱在手里轻柔拍打。大宝表示不平衡,也不时地跑过去“打扰争宠”,有时候还推一下小宝,妈妈说:“你不要过来捣乱了,要做一个好姐姐,知道吗?”结果大家可以想象。
另一位妈妈是这样做的:她找来一些蜡烛,点燃其中一支,说“这是妈妈的蜡烛,这个烛光是妈妈的爱。”紧接着,她又点燃一支蜡烛,说“这是爸爸的蜡烛,当爸爸出现的时候,我把我全部的爱都给了爸爸,但是我的蜡烛(爱)还在那里。”妈妈又点燃第三支蜡烛,说“这是你的蜡烛,当你出生的时候,我们又把全部的爱都给了你,但是我们的爱也还是在那里。”妈妈又点燃第四支蜡烛,说“现在弟弟来了,这是他的蜡烛,我们也会把全部的爱给他,但是爸爸妈妈的爱一直都在,一直在你的身边。”
这位妈妈的方法是不只是看到孩子的行为,而关注到了行为背后的理念,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即使有了弟弟或者妹妹,也还是可以拥有妈妈的爱。
接着,泰罗尔又谈起了“不当行为目的表”,他用四个盒子来形象地说明四种不当行为的目的,分别是“寻求关注”、“寻求权力”、“报复”、“自暴自弃”。如果孩子的目的是“寻求关注”,他行为背后的信念是“当你注意到我的时候,我才有归属感”,心底的信息是“请让我参与”;如果是“寻求权力”,背后的信念是“没有人管我的时候,我才有归属感”,心底的信息是“让我来帮忙”;如果是“报复”, 背后的信念是“没有人喜欢我,我也不被爱,我没有归属感”,心底的信息是“请认同我的感受”; 如果是“自暴自弃”, 背后的信念是“我做不到,我没有归属感,请不要管我”,心底的信息是“请不要放弃我”。同一件事情,如果目的不同,背后的信念就不同,孩子心底的信息也是不同的,我们就要采取不同的回应方式。比如“不写作业”,如果是“自暴自弃”,就是孩子不会写,遇到困难了,就要给予帮助,鼓励;如果是“寻求关注”,说明他平时被忽视了,他需要被注意到,总之,我们要用心观察孩子的行为,了解他行为背后的信念。
二、 体验式的教学方式
正面管教的第二个不同是它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无论是在家长课堂,学校课堂,还是亲密关系的课堂中,都是这样教学的。之后以“顶嘴”这样一个案例,现场请了一些志愿者上去参与体验活动,一名志愿者当孩子,一组志愿者扮演说“正面语言”的家长,另一组志愿者扮演说“责备”语言的家长,之后问孩子的感受。孩子说感受到正面语言下,是被尊重的,愿意与父母合作。体验式的学习方式适合成人,也适合孩子,可以身心感受,然后达到学习效果是由内而外的。
做完体验活动后,泰罗尔自然地过渡到“孩子需要被尊重”这一理念,根据大脑科学依据,当孩子被尊重时,他全身是放松的,他才可能会去想接下来要做什么,如果被命令、惩罚时,他的身体会紧张,也无法思考。
自我反思: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我碰到过这样的状况,当我批改到糟糕的作业时,
很显然,前者会使孩子变得懦弱、胆小或者逆反,而后者可能培养到孩子自我管理、勇敢尝试、坚持等品格与技能。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