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大家都对我的饮食计划非常好奇。正所谓三分练七分吃,吃得不对,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阿诺德传统赛(美国)在上周六拉下了帷幕,我想趁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这次备赛的饮食计划。这次我将我的饮食计划分为四块来讲解:碳水,蛋白质,蔬菜,脂肪。
这次我总共花了12周的时间备赛,在备赛最开始,教练就给了我一份很详细的饮食计划。在这份饮食计划中,最关键,也是大家讨论最多的一部分就是碳水循环。这个碳水循环计划对于大部分接触过健身一段时间的小伙伴应该并不陌生,事实上碳水循环计划在美国已经相当普遍地被健身爱好者,和职业选手所采纳。当中的原理我就不在这里多做介绍了,很多关于健身的书籍,以及网络上都可以找到相关资料。今天我想要跟大家重点介绍一下我的这份碳水循环计划。
首先,我的碳水循环周期为4天,在这个周期之内,我的碳水比例分配为2:4:4:6,也就是第一天200克,第二天400克,第三天400克,第四天600克。四天一循环。在这里我想要重点跟大家强调一下,这里所指的200克,400克,600克碳水并不是指碳水来源本身的重量。很多人认为吃200克碳水就是吃200克米饭,这是绝对错误的。因为碳水的来源可以有很多,燕麦,红薯,糙米,白米等等,但是当中的碳水含量都是不同的。
以下是我平时的碳水来源——糙米和香米,以及相对应的营养成分表。
大家可以看到,在我所购买的每45克糙米当中有35克的碳水,碳水含量大概在78%,而每50克香米当中的碳水含量是40克,碳水含量大概在80%。以高碳日600克为例,我这一天需要吃769.23克糙米,或者750克的香米,因为我买的香米比糙米碳水含量要高,所以要达到同样计量的碳水摄入,所吃的糙米自然比香米要多。
另外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两份营养成文表上,Serving Size旁边都有个(dry)翻译成中文是干燥的意思,也就是指的是生米,所以大家在计算重量的时候都是算生的重量,熟米的重量可以根据水的多少变轻变重,所以无法计算。举个简单的例子,同样100克米,煮出来粥跟米饭的重量肯定不会一样。
接下来我想跟大家讲的是蛋白质的摄入。在整个备赛期间,我的蛋白质摄入主要来源于瘦牛肉,鸡胸肉,和鱼肉。牛肉是我的最爱,但是由于牛肉当中所含脂肪比较高,所以在赛前一个月左右,我就停止了牛肉的摄取,我所有的蛋白质摄入都来源于鱼肉(这里的鱼肉是指白色的鱼肉white fish,三文鱼和金枪鱼这不可以吃)。在我的饮食计划当中,教练要求我们每天摄入6顿蛋白质,每顿6-8OZ,与碳水的算法正好相反,蛋白质的重量是算煮熟之后的。由于在赛前一周我的碳水降到了每天200克,所以我常常感到很饿,在教练的同意下,我的营养师将我每顿的蛋白质加到了11OZ。
第三点我要讲一下蔬菜的吃法,我主要吃绿色的蔬菜为主,比如芦笋,菠菜,生菜,西蓝花等。但是不吃淀粉含量,糖分含量高的蔬菜,例如西红柿,胡萝卜等。蔬菜当中所含的碳水可忽略不计,蔬菜可以随意吃,蔬菜的做法主要以生吃,或者水煮两种。
最后我要讲一下脂肪的摄入,我是在临比赛3周左右才开始摄入脂肪的,脂肪的来源就是每天20颗生杏仁,杏仁在美国也是非常常见的坚果。
最后我想要提醒大家的是,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所以不建议大家盲目地把我的饮食计划套用在自己的身上,建议大家把上面分享的内容作为一份参考,为自己制定一套最适合自己的饮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