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没有蹦极,主要是出于身体健康的考虑,据说蹦极对视网膜不好,碰巧我又是个近视眼,遂作罢,我不希望勇敢一跳后看到的是黑暗。
但是我今天想说说蹦极,虽然没有经历过,但是我却看到过别人蹦极。那是在花儿与少年3里,张若昀第一个蹦极,表面上十分镇定自若,在空中摆出各种帅气姿势,不仅完成了普通的蹦极,还完成了屋顶蹦极和单车蹦极,不可谓不勇敢。
我赞赏他的不仅是勇气,更是他采访的时候说的一句话,他说用蹦极来证明自己的勇气挺没意思的,这是一种粗暴地激发你肾上腺素的运动;真正有意思的是在你接受着一份快感之前你需要经历巨大的心理折磨,然后克服自己的胆怯获得这一份快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这句话我重复听了很多遍,感同身受。我想我们都有这样类似的经历,在做过山车爬升过程的害怕,和之后叫喊出来的快感;或者在做演讲之前的紧张害怕,和你做演讲的时候和观众交流的畅快。共同点在于你接受一份快感之前会有无尽的折磨,尽管你可以想象这份快乐将会对你有益处,在等待的时候还是惴惴不安。
我想到了完成这一周的分布式系统作业,在爬到网络图片的时候是无尽地快乐,因为自己从无到有解决了一个问题,而等待的过程是漫长,需要学习完全不了解的知识,甚至需要迈出这一步来开启这个学习,因为你知道之后等待你的是什么。所以真正有意义的也不单单是做出了小程序,而是自己迈出了这一步,经受住了煎熬,最终收获了完成的乐趣。
生活中,不像蹦极,等待不是一分钟的事情,快感也不是落差跳可以带来的。有时等待需要一天,需要一周,甚至一年,可能收获不到快感。但是这个过程就是有意义的,因为每一步逼迫自己去接受这种不适应和折磨都是一种进步。舒适区理论,每个人都愿意呆在自己的舒适圈里,不愿意迈出去,一旦迈出去就会局促不安,会焦虑。这个理论也可以解释蹦极,每个人都在平地上行走,谁天天感受巨大落差?当你迈出那一步,告诉降落的时候你就迈出了舒适圈,但是迈出舒适圈的时候你体会到了从未体会到的感觉,这一份感知给你打开了新世界,体会到了完全失重的物理现象,还会产生一些快感,和战胜了自己的成就感。所以成就和快乐往往伴随着挑战,伴随着焦虑,因为你在做自己从未尝试过的东西。
回到我的经历来说,我对Python和数据科学部分更加熟悉,那用Java和html来部署服务器来实现小程序是我从未学过的,我非常非常排斥,内心有挣扎,内心有抗拒,但最终还是需要完成它。那在完成的过程,就是我迈出舒适圈一步的过程,而获得的快乐和成就感也是我应得的,这一份的折磨和挣扎也变得有意义。
我又发现,每一次我感到不舒服的时候是因为我碰到了之前完全没有碰到过的问题,我会想着逃避和退缩,而产生出这种念头的时候,会缓解一丝丝焦虑,但是我想真正有效、自我提升的方式是正面面对,多学习,拓展自己的舒适圈,这样随着会的越来越多,舒适圈越来越大,而离开舒适圈的经验越来越多,学习新事物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所以,坚信自己在恐惧、等待、折磨这一些列让自己不舒服的忍耐之后,可以获得快乐和有益的进步,那一切都是值得的。如果愿意把等待的时间拉长,看到之后的快乐,那现在的忍受也未必是完全痛苦的。生活比蹦极更难的在于这一份等待的时间不确定,和结果的不确定,那人生的意义大概在于在这些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我们还能够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结果,哪怕在得到这一份结果之前需要的是无尽的努力。我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害怕和排斥学习新事物,不要害怕离开舒适圈,不仅为了得到挑战后的乐趣,也是为了每一步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