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炉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不是模糊就是陌生,他的前身就是暖手宝,只不过后者更环保一点。手炉在我的记忆里已经很模糊了,但这种模糊每每回忆起来总暖我心。
在汉中老家有一句俗话:“天下老都向小!”。小时候在我和姐姐哥哥的成长中,父母竭力去改善我们的生活、学习环境,只不过作为最小的我略微多享受了一些待遇。就拿冬天来说为了不使我上学受冻,父亲特地给我找来了取暖的手炉。
我记得手炉到我家时外面的竹壳已经不能用了,父亲特地用竹子又编了一个新的外壳,外面再糊一层薄薄的黄泥,这样手炉就返归如新了,我为这事高兴了一晚上。小时候物质并不充裕,生活环境的微小变化足足让人高兴的不得了,但这种高兴开始延续的不是很顺利。
上世纪八十年代老家冬天取暖都是烧柴禾,用煤、木碳都是很奢侈的事了。记得母亲开始天不亮就起来烧手炉用的柴禾,在柴禾烟燃尽后到入手炉,再用烧剩下来的热灰盖上,最后把一个和手炉炉口一样大小的废磁碟子盖上。我当时是满揣欢喜之心把手炉带到了学校,但这种欢喜在学校没过一节课就被它惹的祸打消了。可能是母亲把几个未燃尽的柴禾带进了手炉,柴禾在放一段时间后随着周围温度的升高就燃了起来,但盖着的木灰又使它不能完全燃烧,浓烟就瞬起。我当时被呛有点昏了头不知所措,眼看周围几个同学呛得直流眼泪,上课的老师给我解了围,手炉被请出了教室。我不知道我余下的课是怎么上的,虽然老师没有批评我,但心里满是埋怨。
带着情绪我回到了家并重重的把手炉放在地上,把满肚子委屈向母亲道了出来,母亲不时安慰我,但她显然已有几分不安了直摇头。第二天早上母亲为打理手炉起的更早了,我是在母亲的反复劝说下才带上了手炉,这次的手炉比前一天更暖和了,一摸外壳都烫手。从此手炉再也没有制造过麻烦了,手炉里燃过的柴禾没过几天就换上了木炭。木炭是父亲去后山炭窑拿大米换来的,父亲是觉得母亲每天早起生手炉太辛苦,才咬咬牙换回了这些金贵的木炭。
在我的成长、求学和以后的建立小家庭中,父母总像侍弄当初的手炉一样,尽力去给我添加一些,我要努力继承这种传统。我尽心为父母、家人、孩子去做一道爽口的菜;改变自己能改变的环境,争取更好的生活环境;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这同样是父母良苦用心期望的结果。
原生家庭中父母的身心力行,教会了我去传承、奉献还有包容。当你总想着怎么去做好一件事情时,反而计较的就少了,这种习惯一养成就有了专注的心。
我愿做一个手炉,在严冬送一份暖热,那是天下父母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