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情调》及教学反思(一)

        切换视角,再看教育

《教育的情调》中文版,由澳门城市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李树英教授在英文版基础上进行增订改写和翻译,使得本书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切合中国读者的需要。我曾看过范梅南教授《儿童的秘密》,对于这位著名的教育研究者的著作的内容有些熟悉,这次再次拜读新作,获益匪浅。下面仅就前五章和大家分享下我的体会和个人教学中的反思。


名著封面


《教育的情调》中文版出版后,让更多教师、父母、教育研究者以及对孩子的成长心有所念的人关注孩子的独特之处,关注孩子的个体生活世界,领会教育的敏感与机智,而文章的前五章也是从孩子为中心来作文本书的开篇。这样的安排使我迅速回归到课堂授课和课后教学的过程中,迅速复盘自己在执教过程中是否做到了认真对待课堂的主体——学生!


《放牛班的春天》剧照

还好,我做到了大部分的尊重和关心,也不好,我还没有做到以一种教育学的眼光来看他们!

                                         

教育之思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把效率与结果看成教育目的本身,把“技术性”教育与教育对等,中“现代社会某些人已经将抚养孩子变成了一项自私,自恋的事业”这些令人警思的观点使我陷入思。

选择这个岗位后,我比对自己的学生时代的成长经历和自己曾有过的授课经历,我发现很多教师为了成绩没日没夜的工作,许多家长为了“学区房”拼命厮杀,以至于不少学校会标榜自己的升学率来吸引生源,一部分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渐渐失去对生活的好奇与憧憬,在高中的紧张学习中像一个机器一样让别人开启和关闭。当他们进入大学后,却浑浑噩噩,无所事事,以至于走上工作岗位浑水摸鱼,这样麻木不仁的走过一生。


《放牛班的春天》剧照

在这个过程中有两处地方是我也是许多老师没有做到的,其一是真正的教育之爱,其二是尊重孩子的成长。

                                              教育之爱

我们是孩子们的观察者和培养者,真正的教育之爱不仅仅在与传统教育中的“传道受业解惑”,更多的应该在“立德树人”上下功夫,现在的高中生们,正处在对于个人人格和人生态度确立的重要关头,我们教师的行为举止会对他们产生直接和深远的影响,正如我现在的授课方式,许多技巧都是从之前优秀的教师常用手法里面挑选的,这种影响对于学生参与课堂和持续学习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放牛班的春天》剧照

你越是对孩子们付诸道德和人道方面的责任,你的学生或者你的教育目的也就达成了一半!

                                            成长需要尊重

囿于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天性的迸发,孩子们总是喜欢做些跳脱的事情,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课堂中心偏移。那么对于语文课堂而言,我应该要做的其实就是在备课时多花功夫,来使得课堂中学生和教师能够配合得当迅速完成课堂任务,减少失误,以及在授课过程中持续追求和实践更好的语言表达和授课技巧,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从而将课堂交给学生,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引导孩子们自己思考,自己总结,自己练习,自己提高!


《放牛班的春天》剧照

书还未读完,复盘也还在继续。教育的路上,有幸和大家一起成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