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辈子总有段特别难熬的日子,也许身无分文,也许一事无成,也许孤独守护,像是瓶底里晒太阳的青蛙,前途一片光明,脚下无路可走。沮丧、捶胸、睡不着觉,怀疑人生,痛恨权贵,感叹命运是一张苍白的纸,还没写点什么就被风雨淋烂。这时身边突然出现了一本《点亮人生的100个故事》,这书好似汪国真的诗,你一手扣大脚,一手吃泡面,翻着读着,冥冥之中,有股力量如暴风雨夹杂着波浪般汹涌激荡,令人泪流满面。为什么你总是失败?为什么别人能行你偏不行?因为你不相信自己的潜力!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没错,我不依赖别人的意见而活,做最好的自己,百毒不侵!斗志满满地睡去,第二天醒来,除了闻到打嗝出来的酸菜味外,又什么都没有了。
高中时我迷恋心灵鸡汤。我是一个成绩不太好的乖乖生,被语文老师骂了,英语试卷做不下去了,数学成绩又后退了,我就喜欢拿本《读者》、《视野》读读,即能激励自己,又能顺便拖延点时间。记得有一个晚自修,其他同学在拼命做题,我托着下巴对着杂志在想:怎么样把刚看到的“心系一处”用到学习中去呢?“心系一处”这东西可好了,“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仅用五年多时间就获得了物理、数学双学士和物理博士学位,并在40岁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有人问他成功的原因,丁先生说:与物理无关的事情我从来不参与……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一个天才,但丁先生却说:绝对不是,我的最大的特点是比较专心。”正是因为专心,丁肇中先生才获得诺贝尔学奖,这是种多么伟大的力量!我感慨万千,也学着专心去上课、做题,成绩却没有什么起色,我想了想,后来得出一个结论:因为我还不够专心。
现在看来这个笑话还蛮有意思的,体现出我呆萌的一面,毕竟成绩好坏不仅仅跟专心有关。心灵鸡汤害人,为什么?因为它抓住了现代人急于求成的心理,刻意扩大某一方面因素,死板的专注,泛滥的耐心,对自身的过度关注,加上几个诸如陈毅探母、爱迪生救妈妈的名人小故事,配上一口柏拉图式的文风,暗示人这样做了就能成功。你知道怎么样把大象装进冰箱吗?这世上有很多我们以为永远做不到的事,但你一定想不到,只要打破内心固有的信念,梦想就能照进现实。1934年,苏联伟大的科学家普罗霍罗夫在西伯利亚的奥伊米亚康小镇上解答出了这个世界性难题:首先,把冰箱打开,然后,让大象走进冰箱,最后,关上冰箱,这样,一头大象就这样被装进冰箱里了。30年后,普罗霍罗夫因制成微波激射器和激光器而获得诺贝尔学奖,他在获奖典礼上说:我并不认为我是一个天才,我的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告诉我,一个人最难的是打破常规,只要他拐几个弯,面包就一定能变成格瓦斯,科学研究也如此。孔子说:微博上的星座运势,朋友圈里的养生小知识,和报刊杂志上的心灵鸡汤被戏称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三大糟粕。
当然,枪能救人也能杀人,心灵鸡汤流行了这么多年也是有原因的,主要是我们看的人,要多长个心眼,像我这么笨的人,估计是经常被骗,一点都不知道哲学上讲的“辩证”道理。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可俗话又说今朝有酒今朝醉,你说你明天就公务员面试了,今晚要不要参加朋友的生日晚会呢?又比如说后生可畏,可是又有人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你说单位这个项目要不要给年轻人压压担子呢?以前看《驴得水》,知乎上有个网友评价:“人性的复杂在于每个人的底线不同。忍让逾越了底线就是懦弱,善良逾越了底线就是道德绑架,随性逾越了底线就是无情,正直逾越了底线就是强人所难,愚昧逾越了底线就是作恶。在《驴得水》里,好心逾越了底线,就会做出坏事。”底线就是一个度,好比读书,梁实秋说:“人生如博弈……如果沾染上书癖,势必呆头呆脑,变成书呆,这样的人在人生的战场之上怎能不大败亏输?所以我们要钻书窟,也还要从书窟里钻出来。”钻进钻出,多根据自身的实际考虑考虑,道理是不是适合自己,就是个功夫。
最后话说回来,有时喝鸡汤我也想不了很多,有种鸡汤特别强调钱跟幸福没关系,像渔夫和富翁晒太阳的故事了,乞丐和富翁睡马路的故事了,每当我囊中羞涩,就特别爱读几篇。读来总让人会心一笑,就像人们安慰丑的人“其实你蛮像吴彦祖的”那样,虽然不太相信,但心里还是乐于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