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过元宵,目前也只有小时候的记忆。
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汤圆。从小的我并不喜欢吃黏糊糊的元宵,但父母都还是要在这一天应应景,做元宵来吃。
元宵节我们会点灯笼跑来跑去。父亲给我一开始是买灯笼,就是那种简单的纸质灯笼,里边放蜡烛,然后到了正月十五晚上,小朋友们会点着灯笼走来走去的玩。然后纸质灯笼出了一个意外,记得有一次我点着灯笼从外边回家,在上楼梯时不小心摔了一跤,结果灯笼里边的蜡烛翻倒,整个灯笼被点着了,我眼看着灯笼烧完了,只剩下一根点灯笼的棍子。慌慌张张跑回家告诉父母。父亲看了看我没有烧伤,也没有说什么。
父亲是电工,于是第二年,我记得父亲拿来很多准备好的东西,给我做了一个特别的灯笼。
先是借用了手电筒的一些零部件,父亲用电焊焊了一根铁棍作为打灯笼的棍子,然后把手电筒的开关等等做了改装放在这个棍子上。再用一些铁丝弯成一个灯笼的样子,买了红纸糊住灯笼的表面,把灯泡装进灯笼里边,然后将线接好,和那根有着手电筒开关的棍子连好,这样一个灯笼就完成了。
我拿着这个灯笼,觉得挺新奇,一按手上的开关,灯笼就亮了,小灯笼的光透过红纸映衬出来,真好看。
父亲给我做灯笼的时候,那时的材料并不好找,即使简单的开关等等也难以从市面上买到合适的,但父亲就是在那时,用各种可以利用的东西,给我做了那么一个对我来说“漂亮”的灯笼。这个灯笼后来一直伴随我,因为我不会再有摔倒后蜡烛把灯笼点着的情况了。
再后来,市面上早就开始卖各色各样的好看的灯笼,有传统的蜡烛的,也有了各式各样用电的灯笼,塑胶的外壳各种各样,颜色鲜艳,甚至里边的灯泡也有各种颜色,父亲做的灯笼看起来有些简陋和暗淡,然而我还是喜欢那个父亲做的灯笼,圆圆的传统外形,是父亲用一根一根的铁丝完成的,外边的红纸是父亲一张纸一张纸糊好的,小时候的我特别热爱,特别骄傲。
我一天天长大,终于也到了不再需要打灯笼和小伙伴们一起玩的日子了,再后来,也到了我陪着自己小朋友打灯笼到处走的日子。但我心中,永远有父亲给我做的那个灯笼。
父亲做的灯笼一直陪伴我,照亮我脚下的路。
在这里要说明下,打灯笼到处走的日子各地可能有差别,比如我现在在佛山,这边就是八月十五打灯笼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