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日思v56.从提测到提审前,还要注意哪些事?

项目管理是门大学问,尤其是快速迭代的互联网产品,如何在效率和规范之间做取舍,考验着产品经理的项目把控能力。昨天晚上的一次版本提审,引起了我对今天话题的思考:如何保证项目上线前临门一脚的准确度

很多公司在产品迭代初期做的很好,无论是需求分析、计划排期、日常进度跟踪,都能有清晰产出,但到了测试阶段,UI、开发、测试、产品同时介入,改Bug、发版、测试、验收循环进行,一方面产品经理要参与测试,另一方面还要构思、设计下一期需求,很容易导致后期的验收不足,节奏混乱,甚至提审前的最后一个包都没验收就上线,造成线上Bug风险。今天就讲讲如何规避这一风险,尽量让这一过程可控。

以我个人经验,建议从提测到提审阶段,设立严格的“走查”流程和“上线验收”流程,以此保证产品质量。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整个流程分3个阶段:走查期、测试期、提审期

走查期

走查的目的,是希望保证开发提交给测试的,是一个主流程跑通,UI布局正确的包,从而提高测试效率,也能通过这个流程倒逼开发保证代码质量。尤其是UI方面,越早介入,越能提前发现问题。

具体执行中,建议以邮件形式记录每次的走查结果。内容为:

走查邮件:开发发出,邮件中包括可以被测试的安装包地址、可以被测试的主流程、提交走查的时间。发给产品、UI设计师。

走查结果邮件:由产品、UI发给开发,如果不通过,则要罗列每一个不通过的问题点,UI问题还要辅助以图片说明。如果通过,则开发可以将走查结果邮件转发给测试,附上通过走查的安装包地址,申请提测。

这一流程的目标是尽量保证1次走查通过,最多2次,如果超过3次就表示代码质量过差,或者开发根本没理解需求,需要反思和调整。

测试期

测试期通常包括2轮测试环境测试,1轮线上环境回测,要求开发在每次发提测包时,都要有邮件体现。内容为:

提测邮件:开发发出,包括通过走查的测试包的安装地址,可测试功能模块,提交测试时间。

每完成1轮完整测试,就对提测邮件进行回复,回复邮件中包括所有测试中发现的Bug数量,测试覆盖情况,以及Bug率等指标,并督促开发修改。

提审期

是否进入提审期一般由测试决定,测试完成最终线上回测后,觉得达到上线标准,就应该给产品经理发送提审邮件,申请产品经理做最终上线前验收。内容包括:

验收邮件:测试发出,包括准备提审的最终线上包安装地址,以及Bug的遗留情况。

产品经理最终根据产品主流程再进行一次操作,觉得没有问题达到提审标准,则可回复验收邮件,同意提交应用市场,接下来可以由测试,或开发人员进行正式提审发布。如果验收不通过,则继续由测试确认Bug程度,交由开发修复,直到可以提审为止。

提审期也是希望测试质量能得到保证,尽量减少不通过的次数,这也考验着测试人员的耐心和用例覆盖度,当然产品经理的验收经验也是关键。

以上流程属于理想情况,虽然能保证进度可控和清晰,但每一步均要发送邮件、回复邮件,无形之中也增加了执行时间和成本,因此真正应用这一流程时,还是要根据团队的实际情况予以取舍

以上是今天针对提测流程的思考,期待你的回复与我讨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Android 自定义View的各种姿势1 Activity的显示之ViewRootImpl详解 Activity...
    passiontim阅读 174,533评论 25 709
  • 昨天,帝都的几位朋友去了『知乎盐Club』,且狠狠地刷了我一脸屏。而我满怀着羡慕妒忌恨参加了Segmentfaul...
    鸡蛋碎花阅读 363评论 0 1
  • 初降在南疆的雪,一点点融尽,连同一年将尽的日子,都一并消散在不见晴朗的天空中,也未作云,不知飘散在哪里,那里又是...
    星辰还暖阅读 285评论 0 0
  • 夜,追着黄昏来了, 却在黎明之前逃之夭夭。 或星明几盏,或阴云密布, 反反复复,白驹过隙。 可我见过的,最美的浩瀚...
    眉雨阅读 222评论 0 1
  • 接上篇: 在办公室做综合文秘,工作步入正轨了,也做出了点成绩,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 原本一切看起来都在慢慢变好...
    大树是怎样长成的阅读 40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