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读了孟实老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受益良多。孟实老先生以书信的形式与我们青年人进行对话,这种对话是平等的。他并没有针对问题提出“你们应该怎么做”,在书中更多的是以自身的阅历来引发我们的思考,他总是会在信的最后落款:你的朋友 孟实,这让我倍感亲切,仿佛看见老先生正在书桌前书写,为我不久前寄过去的信件答疑解惑。
这十二封信,每一封都有一个主题,每一个主题对于青年人来说现实中常常会遭遇到的。由于年龄,又或者是因为阅历,青年人常常会陷入疑惑。这个时候前辈的话就显得十分有价值,而作为教育家,孟实老先生深知与其告诉你解决方法,不如告诉你得出解决办法的思考过程,思考方式是一个万能的兼容系统,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条路可以通向目的地,且让自己印象深刻,而直接告诉你目的地,你不一定能走到那,就算是开车把你送到那里,你也看忘了来时的路。孟实老先生提供的这些思考方式,我认为只要学习下来,那些缠着青年人的问题就有具体的解决的法子了,在阅读中我产生了很多思考,所以作此总结,深化记忆。
第一篇:“谈读书”
1. 阅读要有决心,阅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日积月累。就算你每天只阅读5页书,一年下来也有1825页,也约有三本《白鹿原》那么厚了。给自己设定一个容易实现的每日任务,长期以往进步是肉眼可见的,正如我英语单词量匮乏,就尝试着每天背30个单词,复习前一天的单词,每天仅仅需要抽30分钟出来,100天过后,我感觉大部分单词我都认识了。
2. 阅读是出社会后的精神寄托。社会上诱惑太多了,青年人刚走出社会时往往会沦陷于此,而你在此前所读的书就是心中的戒尺,你越界时,它会鞭挞你。你放纵时,它就又落了下来。多阅读才能提高抵抗诱惑的能力。
3. 教材与读书的区别。白岩松在演讲中曾讲到,什么是智慧?除去你上学时候上的课,剩下的东西就是智慧。上学使人知识增加,而读书使人智慧增加。我曾经很羡慕成绩好的人,但我现在更羡慕书读的多的人,他们知道如何应对这多变的世界,如何去保持本心,脑子里的储备足以让他立足于社会,不至于堕入深渊。
4. 读书要有所选择。首先是谈书的书先不读,读一百篇文学大纲不如捧一本具体的书来看,曾经买过一本《文学理论教材》,最后真的不忍看下去,那种阅读储备不足的焦虑感真的时时刻刻影响着我。其次是以个人兴趣去选择书籍,枯燥难懂的理论书我看不下去,乡土人情的小说反而能让我在图书馆沉浸一个下午,且专一一个方面会让你研究的越来越深刻,就比如我曾拜读过的费孝通的《江村经济》,里面描述的旧农村的现象都可以在例如《白鹿原》《平凡的世界》《在细雨中呼喊》等作品内找到对应,这会让你更加深刻地理解小说里的情节,感受人物的感情变化。
5. 读书的方法很重要:孟实老先生说书要读两遍,第一遍要快读,第二遍要细读。其次,读书要做笔记,深入的思考很重要,因为你无法记住这完整的一句话,却可以留下一些自己的东西,以便自己去回忆。我很喜欢微信读书上的做笔记功能,在发表看法的同时也可以看到其他读者的感悟,有的时候会感叹这世界上厉害的人好多,我一定要多读书。我的笔记也收到了很多评价,有褒有贬,使我反复地在思考中思考,收获一些全新的感悟,